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矿区复垦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
文献摘要:
本研究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安太堡露天煤矿生态复垦区4种植被恢复模式(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沙棘 Hippophae rhamnoides 和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并探究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高通量测序结果共获得821 508条有效序列和1 841个OTUs,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优势菌门,序列数占真菌总数的88.43%,此外还含有3.72%未被分类学鉴定的真菌.真菌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刺槐模式、沙棘模式和柠条锦鸡儿模式的Sobs指数、Chaol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高于油松模式(P<0.01),而油松模式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其余3种植被恢复模式(P<0.05).真菌p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OTU水平下4种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差异显著(R=0.709 9,P=0.005),其中,油松模式的土壤真菌群落与其他3种模式距离较远,差异显著(P<0.01),而其余3种植被恢复模式之间两两组成相近,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典范对应分析、冗余分析以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是显著影响4种植被恢复模式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的环境因子.综上所述,在矿区生态复垦过程中刺槐模式是物种相对多度最高的植被恢复模式,油松模式是优势菌群含量最高的植被恢复模式.研究结果可为植被修复煤矿复垦区土壤及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关键词:
煤矿复垦区;高通量测序;真菌资源开发;群落组成
作者姓名:
张旭升;郭鹏杰;张瀛澜;郭东罡;张全喜
作者机构:
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山西太原030006;山西省黄河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旭升;郭鹏杰;张瀛澜;郭东罡;张全喜-.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矿区复垦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J].菌物学报,2022(11):1831-1844
A类:
真菌资源开发
B类:
植被恢复模式,下矿,矿区复垦,复垦土壤,土壤真菌群落,真菌群落组成,研究利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露天煤矿,生态复垦,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油松,Pinus,tabulaeformis,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柠条锦鸡儿,Caragana,korshinskii,土壤环境因子,共获,OTUs,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数占,分类学鉴定,多样性分析,Sobs,Chaol,Ace,Shannon,Simpson,较远,土壤理化性质,典范对应分析,冗余分析,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综上所述,相对多度,优势菌群,植被修复,煤矿复垦区
AB值:
0.28198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