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春季角结膜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春季角结膜炎(VKC)是一种慢性变应性角结膜炎,常见于学龄期儿童,临床上根据病变累及的组织分为睑结膜型、角膜缘型及混合型。尽管不同类型的变应性结膜炎大多数不引起视力下降,但VKC除了引起结膜病变外还可能发生角膜损害,进而导致视力下降,年龄较小的儿童一旦发生角膜损害还可能导致弱视。虽然VKC疾病名称似有季节性指向,但研究发现20%~60%的患者可能会全年发病,误诊或者不规范的治疗可引起病情迁延甚至导致眼部并发症。既往认为VKC是一种Ⅰ型和Ⅳ型超敏反应共同参与的疾病,目前发现免疫学因素、遗传因素和内分泌因素均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VKC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主观症状、角膜和结膜的特征性体征、激光共焦显微镜下组织中树突状细胞浸润和变应原检测试验。VKC的治疗以药物对症治疗为主,除了常规抗过敏、抗炎及人工泪液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成为新的趋势。本文对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文献关键词:
春季角结膜炎;发病机制;治疗
作者姓名:
李素霞;史伟云
作者机构: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山东省眼科医院 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眼科学院,济南 250021
引用格式:
[1]李素霞;史伟云-.春季角结膜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22(05):481-486
A类:
B类:
春季角结膜炎,治疗研究,VKC,常见于,学龄期儿童,角膜缘,混合型,变应性结膜炎,视力下降,生角,致弱,弱视,疾病名,误诊,起病,迁延,眼部并发症,超敏反应,免疫学,遗传因素,主观症状,特征性,激光共焦,共焦显微镜,显微镜下,树突状细胞,细胞浸润,变应原检测,检测试验,对症治疗,抗过敏,人工泪液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
AB值:
0.29344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