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心视野缺损与周边视野缺损的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黄斑区血管密度变化比较
文献摘要:
目的:比较伴有中心视野缺损(CVFDs)与周边视野缺损(PVFDs)的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变化。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6—12月首次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确诊的早期POAG患者66例66眼,根据视野缺损部位不同将患者分为CVFDs组25例25眼和PVFDs组41例41眼,同期纳入性别、年龄和屈光度匹配的健康志愿者55人55眼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眼科检查,采用Humphrey视野计进行24-2视野检查;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测黄斑区6 mm×6 mm范围内的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根据ETDRS环将视网膜分为3个环9个区域,测定中心、内环(上方、下方、颞侧和鼻侧)和外环(上方、下方、颞侧和鼻侧)血流参数。评估并比较CVFDs组与PVFDs组患者黄斑区微血管血流变化及其与视野缺损部位的关联。结果:健康对照组、CVFDs组和PVFDs组受检眼黄斑区总体血管密度分别为18.20(17.50,18.50)、17.10(16.30,17.85)和17.20(16.25,17.90)mm/mm
2,总体灌注密度分别为0.45(0.43,0.46)、0.42(0.40,0.44)和0.43(0.40,0.44)mm
2/mm
2,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20.84、16.15,均
P<0.001),其中CVFDs组和PVFDs组黄斑区总体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3个组患者受检眼黄斑区外环上方、下方、颞侧和鼻侧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VFDs组受检眼外环各区血管密度和外环上方、下方及鼻侧灌注密度均下降,PVFDs组外环上方、下方和颞侧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CVFDs组外环鼻侧灌注密度低于PVF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5)。
结论:早期POAG患者黄斑区血管密度和灌注密度均明显降低,具有CVFDs的早期POAG患者黄斑区外环鼻侧灌注密度低于PVFDs者。
文献关键词:
开角型青光眼/诊断;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视野;黄斑血流参数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霍妍佼;郭彦;王怀洲;李蕾;王宁利
作者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霍妍佼;郭彦;王怀洲;李蕾;王宁利-.中心视野缺损与周边视野缺损的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黄斑区血管密度变化比较)[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22(04):327-333
A类:
CVFDs,PVFDs,黄斑血流参数
B类:
视野缺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黄斑区,血管密度,POAG,横断面研究,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屈光度,健康志愿者,眼科检查,Humphrey,视野检查,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ETDRS,视网膜,微血管,血流变化,受检,mm
,区外
AB值:
0.13018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