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白茅海潮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文献摘要:
本研究于2020年8月测定了白茅海潮滩表层、次表层(50 cm深)沉积物及间隙水、排放废水中9种重金属(Zn、Cr、Pb、As、Cu、Cd、Ni、Fe、Mn)的含量,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以及相关性分析法,结合沉积物粒度特征和TOC含量对白茅海潮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相关关系和污染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区表层沉积物以砂为主,粘土和粉砂含量极少,TOC平均含量为0.031%,重金属含量为Fe>Mn>Zn>Cr>Pb>As>Ni>Cu>Cd.沿岸方向上,Pl剖面某些重金属含量高于整个调查区平均含量,出现富集趋势.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在垂岸方向未表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不同深度沉积物Pb、Zn、Cu、Cr、As、Cd含量均低于国家海洋沉积物Ⅰ类标准值.间隙水中重金属含量为Mn>Fe>Zn>As>Ni>Cu>Pb>Cr>Cd,Cr、Fe、Mn在不同介质中含量差异较大.调查区氧化还原类金属对重金属含量影响较大,粒度和TOC对重金属含量影响较小.调查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RI为113.03,表现为轻微潜在生态危害.各重金属潜在生态污染程度为Cd>As>Pb>Cu>Zn>Cr.Cd为调查区表层沉积物中的主要污染因子,应列为白茅海潮滩优先控制的重金属.
文献关键词:
白茅海潮滩;重金属;分布特征;生态风险评价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冯岚;孙省利;张才学;陈灏
作者机构: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广东湛江524088;广东海洋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湛江 52408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冯岚;孙省利;张才学;陈灏-.白茅海潮滩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J].海洋环境科学,2022(03):356-364
A类:
白茅海潮滩
B类:
空间分布特征,生态风险评价,间隙水,Pb,Cd,M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相关性分析法,沉积物粒度,粒度特征,TOC,污染风险,调查区,表层沉积物,粘土,粉砂,极少,重金属含量,沿岸,Pl,不同深度,海洋沉积物,标准值,水中重金属,含量差异,氧化还原,类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RI,生态污染,污染程度,主要污染因子,应列,优先控制
AB值:
0.21012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