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感染性颅内动脉瘤和脑栓塞: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文献摘要: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是指心脏内膜表面因微生物感染所致的疾病。IE的发生是一个复杂过程,包括受损心瓣膜内膜形成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瓣膜内皮损伤处聚集的血小板形成赘生物,菌血症时血液中的细菌黏附于赘生物并在其中繁殖,以及病原菌与瓣膜基质分子蛋白和血小板相互作用等 [1]。IE的发病率在中国尚缺乏确切的流行病学统计,在欧洲的发病率约为(3~10)/10万 [2]。IE的临床表现包括全身、心脏和心外多器官症状和体征。神经系统并发症是IE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心外并发症,发生在约25%的IE患者中,其中约56.5%表现为脑缺血事件 [3]。引起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包括赘生物大小和活动度、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以及二尖瓣受累 [3,4]。如果心脏瓣膜或人工瓣膜上易碎的微生物(通常是细菌)栓子脱落并随血流附着于脑动脉血管壁,可引发感染性颅内动脉瘤(infectious intracranial aneurysm, IIA),其在IE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10% [5,6]。IIA破裂后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出血、脑室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死率极高 [7]。IE相关性IIA和脑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涉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科、心内科和感染科等多个学科,在做出最终诊断之前,应对疑似病例进行多学科讨论 [8,9]。本文报道了1例初次就诊诊断为右侧大脑中动脉远端动脉瘤伴颅内血肿患者,入院后行颅内血肿清除及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手术过程顺利,但术后1个月患者出现对侧脑栓塞,经多学科会诊诊断为IE。因IIA临床罕见,诊断及治疗均较为困难,本文重点讨论了疑似IIA诊断后积极查找感染源,尤其是排查IE的重要性,并对IIA的发生机制、影像学表现及不同治疗方案进行了文献复习。
文献关键词:
作者姓名:
周龙江;王苇;刘振生;文立利;吴琪;张鑫
作者机构: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扬州 225009;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学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南京 210002
引用格式:
[1]周龙江;王苇;刘振生;文立利;吴琪;张鑫-.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感染性颅内动脉瘤和脑栓塞: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22(02):151-156
A类:
B类:
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感染,感染性颅内动脉瘤,脑栓塞,文献复习,infective,endocarditis,IE,微生物感染,心瓣膜,细菌性,血栓性,内皮损伤,伤处,板形,赘生物,菌血症,细菌黏附,尚缺,学统,症状和体征,神经系统并发症,脑缺血,缺血事件,活动度,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二尖瓣,受累,果心,心脏瓣膜,人工瓣膜,易碎,栓子,脑动脉,动脉血管壁,infectious,intracranial,aneurysm,IIA,后主,脑实质,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死率,诊断和治疗,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科,心内科,感染科,疑似病例,多学科讨论,大脑中动脉,远端动脉,颅内血肿,后行,血肿清除,血管内治疗,手术过程,对侧,多学科会诊,诊断及治疗,断后,感染源,发生机制,影像学表现,不同治疗方案
AB值:
0.3385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