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以pH为扰动因子探究电化学厌氧消化产甲烷代谢通量与微生物的关系
文献摘要:
[背景]电化学厌氧消化(electrochemical anaerobic digestion,EAD)系统的代谢途径由具备不同功能的微生物所主导,其代谢通量与功能微生物丰度、活性及群落结构相关.[目的]探究EAD产甲烷代谢通量与微生物的关系.[方法]采用代谢通量分析(metabolic flux analysis,MFA)方法,以pH为扰动因子得到微生物群落与产甲烷通量的响应关系.[结果]pH 7.5扰动时产甲烷通量最大为 0.398 4±0.029 3,较对照组(pH 6.9)的 0.297 4±0.012 7 和扰动组(pH 6.3)的 0.136 5±0.012 0分别提高了 25%和65%.另外,平均有33.8%±3.1%的氢气(通量)用于还原二氧化碳产甲烷和乙酸,平均有21.0%±2.6%的乙酸(通量)转化为甲烷.此外,产甲烷通量与Mariniphaga、Methanosaeta和Desulfomicrobium的丰度呈正相关,与Sedimentibacter的丰度呈负相关且影响显著.[结论]在EAD产甲烷体系中产甲烷菌和产酸菌共存时,pH值略大于7.0的环境有利于甲烷的生成,改变EAD体系的pH可有效调控代谢产物的通量,其通量大小受微生物丰度的影响较大.
文献关键词:
电化学厌氧消化;代谢通量;pH;微生物群落;甲烷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洪周;杨思霞;王楠;刘海波;陈铁柱;李建昌
作者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能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洪周;杨思霞;王楠;刘海波;陈铁柱;李建昌-.以pH为扰动因子探究电化学厌氧消化产甲烷代谢通量与微生物的关系)[J].微生物学通报,2022(06):2009-2021
A类:
Mariniphaga,Desulfomicrobium
B类:
扰动因子,电化学厌氧消化,产甲烷代谢,electrochemical,anaerobic,digestion,EAD,代谢途径,生物所,功能微生物,微生物丰度,群落结构,代谢通量分析,metabolic,flux,analysis,MFA,微生物群落,甲烷通量,响应关系,氢气,Methanosaeta,Sedimentibacter,产甲烷菌,产酸菌,略大于,有效调控,代谢产物
AB值:
0.26981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