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2017—2019年我国炭疽流行特征及炭疽芽胞杆菌分子分型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2017—2019年我国炭疽流行特征及发病规律,对部分省份(自治区)的炭疽芽胞杆菌进行分子分型分析。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2017—2019年报告的炭疽发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和时间、地区及人群分布情况;以2017—2019年分离的47株炭疽芽胞杆菌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经典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canSNP)和15个位点的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15)方法对炭疽芽胞杆菌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2017—2019年共报告的炭疽病例数为951例,其中938例是皮肤炭疽,达到总报告数的98.63%,分布地区主要在我国西部和东北地区,累计病例数前三位的省份是甘肃(215例)、四川(202例)和青海(191例);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夏秋季发病较多,8月份达到发病高峰,2017—2019年的6至10月份发病数分别占全年发病数的66.35%(211/318)、72.32%(243/336)和68.01%(202/297);年龄范围分布主要在20~59岁,约占总病例数的80%以上;男性病例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约为3∶1。职业以牧民和农民为主,牧民病例占当年全部报告发病数的49.70%~58.18%,农民病例占当年全部报告发病数的31.45%~36.70%。每年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2017—2019年共报告29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anSNP分析显示,47株菌中有37株属于A.Br.001/002亚群,10株属于A.Br.Ames亚群。MLVA15分析显示,测试菌株可以分成17个基因型,其中有10个基因型只包括1株菌。结论:我国2017—2019年炭疽主要以皮肤炭疽为主,有明显地区性、季节性和人群分布特征;canSNP和MLVA15等分子分型方法可以在传染病溯源工作中发挥作用,为炭疽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文献关键词:
炭疽;流行病学;分子分型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恩民;张慧娟;贺金荣;李伟;魏建春
作者机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恩民;张慧娟;贺金荣;李伟;魏建春-.2017—2019年我国炭疽流行特征及炭疽芽胞杆菌分子分型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2(04):422-426
A类:
炭疽芽胞杆菌,canSNP,MLVA15
B类:
流行特征,分子分型,发病规律,分省,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监测,监测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年报,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个位,变数,串联重复序列,重复序列分析,炭疽病,皮肤炭疽,分布地,前三位,病例报告,夏秋季,发病高峰,发病数,男性病,男女性,性别比,牧民,民和,告发,Br,亚群,Ames,基因型,地区性,人群分布特征,分型方法
AB值:
0.2232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