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眶隔脂肪重置联合眼轮匝肌瓣转位矫正泪沟畸形疗效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眶隔脂肪重置联合眼轮匝肌瓣转位矫正泪沟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09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手术矫治的泪沟畸形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联合组(行眶隔脂肪重置联合眼轮匝肌瓣转位术)及单纯组(单纯行眶隔脂肪重置术)。手术方法:采用经皮入路,于眼轮匝肌下分离重置眶隔脂肪填充泪沟凹陷,联合组加行转移蒂在内侧的眼轮匝肌瓣填充泪沟内侧凹陷。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用Hirmand泪沟等级量表对患者下睑进行评级(Ⅰ、Ⅱ、Ⅲ级,从内侧至外侧程度依次加重),并将下睑由内侧至外侧均无明显泪沟评为0级,计算2组中各级的改善率(术后评级改善例数占该级中总例数的百分率)和完全改善率(术后评级改善至0级例数占该级中总例数的百分率);术后1个月内对相关并发症进行随访记录。组间Hirmand各级改善率、完全改善率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纳入175例患者(350只下睑),其中联合组104例(208只下睑),男16例,女88例,年龄(34.3±8.3)岁,术前下睑Hirmand Ⅰ级47只,Ⅱ级54只,Ⅲ级107只;单纯组71例(142只下睑),男7例,女64例,年龄(33.2±8.6)岁,下睑术前Hirmand Ⅰ级24只,Ⅱ级32只,Ⅲ级86只。术后6个月,联合组中Ⅰ级病例改善率为91.5%(43/47),高于单纯组的54.2%(13/24)(
P<0.01),而2组中Ⅱ、Ⅲ级病例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中Ⅰ、Ⅱ、Ⅲ级病例完全改善率分别为91.5%(43/47)、77.8%(42/54)、72.0%(77/107),均高于单纯组的54.2%(13/24)、25.0%(8/32)、24.4%(21/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术后并发症包括睑外翻、血肿、淤斑、局部水肿超过2周,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眶隔脂肪重置联合眼轮匝肌瓣转位术对各级泪沟畸形均有改善,而且对泪沟内侧凹陷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眶隔脂肪重置术。
文献关键词:
眼睑成形术;泪沟畸形;眼轮匝肌瓣;眶隔脂肪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雨;谢义德
作者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与再生医学科,福州 35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雨;谢义德-.眶隔脂肪重置联合眼轮匝肌瓣转位矫正泪沟畸形疗效分析)[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22(09):986-992
A类:
Hirmand
B类:
合眼,眼轮匝肌瓣,转位,泪沟畸形,疗效分析,协和医院,手术矫治,手术方式,眶隔脂肪重置术,手术方法,经皮入路,脂肪填充,泪沟凹陷,加行,下睑,评级,评为,改善率,数占,百分率,相关并发症,Fisher,中联,术后并发症,外翻,血肿,淤斑,并发症发生率,眼睑成形术
AB值:
0.14258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