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颧骨L型截骨降低术对颞下颌关节形态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分析颧骨L型截骨降低术前、后颞下颌关节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评估手术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9年3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颌面整形中心行颧骨L型截骨降低术的女性求美者,利用数字化软件Materialise ProPlan CMF 3.0对术前、后CT进行三维重建,在颞下颌关节的轴位面、冠状面和矢状面完成17组有关长度和角度的数据测量,包括轴位面的髁突前后径及矢状面的关节前、上、后间隙。所得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 ± s表示,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选择30例行颧骨L型截骨降低术的女性求美者,初诊年龄为(26.19±4.08)岁,范围21~36岁,其中15例年龄<25岁,15例年龄≥25岁。术后轴位面的髁突前后径(9.406±1.241) mm,略大于术前(9.259±1.276) mm,差值为(0.146±0.388) mm;术后矢状面的关节前、上、后间隙分别为(1.080±0.537) mm、(1.598±0.591) mm、(1.239±0.568) mm,略小于术前(1.193±0.533) mm、(1.907±0.755) mm、(1.670±0.926) mm,差值分别为(0.113±0.409) mm、(0.309±0.711) mm、(0.431±0.786)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 P<0.01);其余13项测量指标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颧骨L型截骨降低术会对颞下颌关节的形态带来轻微改变,但通过自身代偿,颞下颌关节能适应这种改变并达到新的平衡,不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是一种安全的轮廓美容手术。
文献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颧骨L型截骨降低术;咬合功能;代偿能力;数字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舒凯翊;赵久丽;刘伟;张智勇
作者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颌面整形中心 10014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舒凯翊;赵久丽;刘伟;张智勇-.颧骨L型截骨降低术对颞下颌关节形态的影响)[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22(02):196-202
A类:
ProPlan
B类:
颧骨,截骨,颞下颌关节,手术安全性,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颌面,数字化软件,Materialise,CMF,三维重建,轴位,冠状面,矢状面,关长,数据测量,髁突,前后径,节前,得数,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定量资料,共选,初诊,后轴,略大于,测量指标,生理功能,美容手术,咬合功能,代偿能力,数字化技术
AB值:
0.320854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