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阻燃剂健康危害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
文献摘要:
[背景]阻燃剂是一类具有生态风险的新型环境污染物,其毒理效应明显并具有一定的环境持久性.近年来,由于阻燃剂在室内环境和人体组织中被广泛检出,其人群暴露的健康危害受到了广泛关注.[目的]系统了解国际范围内阻燃剂的毒性效应及其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领域的主题演进、研究现状、研究进展及发展态势.[方法]通过检索2000—2020年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有关阻燃剂毒性效应及其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文献,结合Endnote软件对文献进行筛选处理后进行历年发文量分析、重要引文及作者分析等,并利用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和VOSviewer绘制文献共被引图、关键词共现图、关键词聚类图、关键词时区图等图谱,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0—2020年间,阻燃剂毒性效应及其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方面的国际发文量共472篇,发文量随着年份的变化主要分为3个阶段,其中2001—2006年为萌芽探索阶段,关于阻燃剂的毒性效应研究刚刚起步;2007—2015年为成长阶段,研究学者们开始对阻燃剂致人体健康的危害进行风险评估;2016年至今为加速增长阶段,研究重心转变为阻燃剂对人体健康危害损伤机制的研究.我国在该领域的发文量(177篇)居世界第一,但中介中心性(反映学术影响力)仅为0.19,远低于荷兰(0.78)、英国(0.51)、德国(0.44)等欧美国家.在发文量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中,中国科学院以发文49篇位居榜首.Van der Veen等研究学者在磷系阻燃剂的毒性效应研究方面具有较强的影响,其在2012年发表的文献共被引达1319次,并在文献共被引图中处于最显著节点位置.阻燃剂对人体健康危害研究的文献高频关键词依次为多溴联苯醚(出现频次217次)、溴系阻燃剂(166次)、毒性(147次)、阻燃剂(102次),以及暴露、多氯联苯、体外实验、塑化剂等.通过关键词聚类及共现分析发现,目前研究正从污染源—暴露途径—污染物最终受体这一整体出发,系统探究阻燃剂的毒性机制,对人体在不同暴露途径下的环境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后续研究将深化阻燃剂毒性导致人体不同器官来源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明确发生变化的关键因子及其内在关联,为阻燃剂健康危害的针对性预防提供依据.[结论]阻燃剂毒性效应及其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热点随时间发展而改变,且研究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溴系/磷系阻燃剂的毒性效应始终是本领域研究的主流方向,后期研究热点将聚焦于阻燃剂造成的人体毒性分子机制研究.
文献关键词:
阻燃剂;健康风险;毒性;CiteSpace;VOSviewer;文献计量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丹蕾;张振宁;王成尘;崔道雷;邓志华;向萍
作者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环境修复与健康研究院/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及人体健康云南省创新团队,云南 昆明 65022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丹蕾;张振宁;王成尘;崔道雷;邓志华;向萍-.基于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阻燃剂健康危害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J].环境与职业医学,2022(04):410-418
A类:
B类:
文献计量可视化,计量可视化分析,健康危害,研究热点与前沿,前沿趋势,生态风险,环境污染物,毒理效应,持久性,室内环境,人群暴露,内阻,毒性效应,人体健康,健康影响,主题演进,合集,Endnote,历年,引文,作者分析,可视化软件,VOSviewer,文献共被引,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时区,国际发文,刚刚,成长阶段,损伤机制,中介中心性,学术影响力,荷兰,欧美国家,中国科学院,榜首,Van,der,Veen,磷系阻燃剂,高频关键词,多溴联苯醚,溴系阻燃剂,多氯联苯,体外实验,塑化剂,过关,共现分析,污染源,暴露途径,一整,系统探究,毒性机制,环境健康风险,不同器官,细胞损伤,关键因子,内在关联,针对性预防,研究广度,点将
AB值:
0.2967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