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硅基氧化铁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文献摘要:
氧化铁以其优异的理论比电容、大电压窗口和低成本等优势被广泛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然而,当前氧化铁电极的制备主要以不锈钢片或者泡沫镍为基底,很难与传统硅基微加工工艺相兼容,制约了其在微型超级电容器与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应用.为实现氧化铁材料与传统微纳加工方法的结合,在硅基底上依次进行钛集流体的沉积、氧化锌纳米棒的生长,并通过浸泡氯化铁溶液对氧化锌纳米棒进铁化的方法成功加载了氧化铁材料.实验中通过改变铁化的时间,研究了硅基氧化铁表面形貌、化学组分与电化学性能.通过三电极体系进行的电化学测试表明,在1.0 mol/L的硫酸钠电解质和1 mA/cm2的电流密度下,硅基氧化铁的比电容为94.2 mF/cm2,1 000次充放电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70.8%.此方法为制备高性能硅基微型超级电容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文献关键词:
氧化铁;氧化锌;硅基底;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文磊;马志涛;孙永娇;潘跃德;李刚;胡杰
作者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学院微纳系统研究中心,山西晋中 030600;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革命创新研究院,太原 03002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文磊;马志涛;孙永娇;潘跃德;李刚;胡杰-.硅基氧化铁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J].微纳电子技术,2022(11):1211-1217
A类:
B类:
氧化铁,铁电,电化学性能,比电容,电压窗口,电极材料,不锈钢,钢片,泡沫镍,微加工工艺,微型超级电容器,便携式,电子设备,铁材,微纳加工,加工方法,硅基底,集流体,氧化锌纳米棒,氯化铁,表面形貌,化学组分,三电极体系,电化学测试,测试表明,硫酸钠,电解质,mA,电流密度,mF,充放电,保持率
AB值:
0.25978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