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穴位贴敷治疗外感发热: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治疗外感发热的有效性及有效人群特征、贴敷处方特点.方法:以互联网电子诊疗平台(春播万象云诊所数据库,该平台推广的主要中医适宜技术为穴位贴敷疗法)2020年8月24日至2020年11月5日主诉为发热且诊断为感冒,有初诊记录且至少有1次复诊记录的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使用穴位贴敷治疗分为暴露组(贴敷组,26664例)和非暴露组(非贴敷组,515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进行匹配.以发热症状消失率(2 d内)、发热症状首次消失天数作为疗效观察指标,采用关联规则分析穴位贴敷治疗外感发热有效人群的特征和贴敷处方特点.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贴敷组1229例,非贴敷组423例.贴敷组发热症状消失率高于非贴敷组(P<0.05),贴敷组发热症状消失率是非贴敷组的1.82倍;贴敷组发热症状首次消失天数短于非贴敷组(P<0.01).使用穴位贴敷治疗的有效病例5370例;年龄中位数为2岁,6岁以下患儿占比较高.有效人群贴敷最常用的穴位是神阙、大椎、涌泉、天突等,其中最常联用的是神阙与大椎,支持度为62.57%.最常用的贴敷药物是大黄、芒硝、黄芩、麻黄、柴胡等,其中大黄、芒硝最常贴敷在神阙,支持度分别为57.49%、57.21%;麻黄最常贴敷在神阙、大椎,支持度分别为48.21%、43.91%;柴胡最常贴敷在大椎,支持度为46.61%.贴敷治疗时最常用的联合药物是头孢克肟、咳特灵,支持度分别是13.07%、12.72%.结论:穴位贴敷对外感发热的治疗有效,大黄、芒硝常贴敷于神阙穴,麻黄、柴胡常贴敷于大椎穴.
文献关键词:
外感发热;穴位贴敷;有效性;贴敷处方;队列研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栗蕊;李庆娜;陆芳;訾明杰;李辰飞;高蕊
作者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中药临床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91;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山西运城044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栗蕊;李庆娜;陆芳;訾明杰;李辰飞;高蕊-.穴位贴敷治疗外感发热: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J].中国针灸,2022(04):390-396
A类:
贴敷处方
B类:
穴位贴敷治疗,外感发热,多中心回顾性,回顾性队列研究,人群特征,春播,万象,诊所,平台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穴位贴敷疗法,主诉,感冒,初诊,复诊,暴露组,患者年龄,混杂因素,热症,症状消失,疗效观察,关联规则分析,倾向性评分匹配,中位数,涌泉,天突,支持度,敷药,大黄,芒硝,黄芩,麻黄,柴胡,头孢克肟,特灵,神阙穴,大椎穴
AB值:
0.20302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