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我国西南植物区系的分异:椿榆属和臭椿属化石的启示
文献摘要:
滇西北-西藏和滇东南-桂西是我国西南植物区系中两个面貌和谱系年龄差异最为鲜明的区域,分别以区系年轻、草本植物和区系古老、木本植物为特征.其中一个饶为有趣的问题是这两个地区的区系分异现象是如何演变形成的?古植物学研究能为回答这一问题提供重要证据.本文报道分别发现于滇西北-西藏和滇东南-桂西的椿榆属(Cedrelospermum)和臭椿属(Ailanthus)化石新纪录.结合已有研究,这两个类群在我国西南的化石历史为:椿榆属见于西藏中始新世至晚渐新世(西藏椿榆C.tibetica)及滇东南晚始新世(亚洲椿榆C.asiaticum)地层,而臭椿属化石见于西藏中始新世至晚始新世(大果臭椿4 maximus)及滇东南晚始新世至早渐新世(古臭椿A.confucii)地层.以上古近纪滇西北-西藏和滇东南-桂西植物区系在属级水平上的相似性表明这两个地区之间曾经存在区系交流、类群组成相近.然而,在种级水平上,自晚始新世以来其椿榆属和臭椿属植物又各不相同,暗示着以上两个区系可能在晚始新世或更早已经由于环境分异等因素而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现在椿榆属和臭椿属都已经从西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总体上更为年轻的草本植物区系.与此不同,臭椿属在滇东南-桂西延续到了现在,体现了该地区区系的古老性.本研究为滇西北-西藏和滇东南-桂西植物区系在地质历史时期的相似性及其分异的形成提供了化石证据.
文献关键词:
中国西南;古近纪;植物区系演化;榆科;苦木科
作者姓名:
贾林波;苏涛;李伟成;李树峰;黄永江;周浙昆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昆明650201;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云南勐腊66630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贾林波;苏涛;李伟成;李树峰;黄永江;周浙昆-.我国西南植物区系的分异:椿榆属和臭椿属化石的启示)[J].生物多样性,2022(11):70-80
A类:
Cedrelospermum,confucii,植物区系演化
B类:
臭椿,滇西北,滇东南,桂西,系年,年龄差异,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有趣,分异现象,植物学,Ailanthus,新纪录,类群,渐新世,tibetica,晚始新世,asiaticum,大果,maximus,上古,古近纪,群组,各不相同,暗示着,更早,取而代之,在滇,区区,地质历史,中国西南,榆科,苦木科
AB值:
0.2424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