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国植物分类学者的历史与现状
文献摘要:
中国植物资源丰富,长期以来被外国人所关注和研究.直到1916年,中国植物分类学者才开始独立研究本国植物,并经历了从民国时期开始自立、到1949年后自主完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等国家级和相对完整的地方植物志以及中外合作完成英文版的国家植物志Flora of China、再到21世纪新一代学者每年更新《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并且开始主导国际性植物分类学研究工作等3个主要时期.统计表明,超过3,000位中国学者参与过植物命名或植物名称处理等命名相关工作,近些年更是达到每年新增100人左右的新高.但这种繁荣局面与中国植物分类学的衰退状况彼此矛盾.为了解释这个矛盾,结合对历史回顾的深入分析说明,真正能够反映分类学发展程度的量化指标应当是"活跃"分类学者数目.这个数目在21世纪停滞不前,表明当今的分类学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新分类群的发表与系统学研究脱节,对分子系统学证据的应用仍有不足,以及科研评价体系偏重于论文影响因子等.本文因此提出了当今分类学者应该具备的6条技能标准:(1)具有科学精神和全球视野;(2)掌握学科内知识;(3)掌握学科外知识;(4)具备野外工作技能;(5)具备标本馆和实验室工作技能;(6)掌握文献和数据库检索技能.
文献关键词:
中国;植物分类学者;历史;现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杜诚;刘军;刘夙;马金双
作者机构:
上海辰山植物园华东野生濒危资源植物保育中心,上海201602;浙江大学图书馆,杭州310027;国家植物园(北园),北京10009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杜诚;刘军;刘夙;马金双-.中国植物分类学者的历史与现状)[J].生物多样性,2022(07):107-116
A类:
植物分类学者
B类:
中国植物,历史与现状,植物资源,外国人,民国时期,始自,自立,高等植物,图鉴,植物志,中外合作,英文版,Flora,China,物物,物种名录,主导国,国际性,统计表,中国学者,植物名称,名相,历史回顾,发展程度,量化指标,当是,停滞不前,人才队伍建设,新分类群,分子系统学,科研评价体系,偏重于,科学精神,全球视野,科内,野外工作,工作技能,本馆,数据库检索
AB值:
0.32532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