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CT三维重建的深刺女性次髎、中髎穴针刺参数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 基于CT三维重建方法探索深刺女性次髎、中髎穴的进针参数,为两穴的临床准确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招募20例女性志愿者,在针刺双侧次髎、中髎并确认针体均进入骶后孔后,进行盆腔CT扫描,建立3D图像,对针灸针的针体与骶骨平面皮肤的角度、进入皮肤的深度、与后正中线的距离、至L5棘突下的距离、与矢状面的角度进行测量,并与体表测量所得的相应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CT下测量的左右侧次髎针体与骶骨平面皮肤的角度分别为(71.42±9.06)°、(72.62±9.26)°,左右侧中髎角度分别为(71.31±8.21)°、(71.19±9.02)°,左右侧次髎针体进入皮肤的深度分别为(72.02±8.44)mm、(72.26±7.45)mm,左右侧中髎深度分别为(73.10±6.74)mm、(74.69±0.43)mm,左右侧次髎针尖均朝向后正中线方向与矢状面所成角度分别为(6.25±3.02)°、(6.51±3.75)°,左右侧中髎角度分别为(4.67±3.40)°、(5.21±5.34)°,与体表测量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测量双侧次髎、中髎针体至后正中线的距离分别为(19.89±1.03)mm、(18.30±1.34)mm,显著小于体表测量结果(P<0.05).CT测量左右次髎至L5棘突下的距离分别为(56.35±3.34)mm、(56.11±3.23)mm,左右中髎距离分别为(75.63±5.45)mm、(75.13±5.71)mm,均显著大于体表测量结果(P<0.05).深刺除出现3例后遗针感外,未出现其他不适.结论 CT下测量与体表测量的女性次髎、中髎穴针刺参数部分数据存在差别,在取穴确定进针点时,次髎、中髎应在触摸到骶后孔的基础上略向上、向外确定进针点,针尖向下与骶骨平面皮肤成角约70°,针尖朝向后正中线方向与矢状面所成角度约5°,此种取穴、进针法比较容易深刺进入骶后孔,且一般不会出现明显不适.
文献关键词:
针刺;次髎;中髎;深刺;CT三维重建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白田雨;李伟正;沈春子;殷亮;房繄恭
作者机构:
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山东省济南市无影山中路11号,250031;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白田雨;李伟正;沈春子;殷亮;房繄恭-.基于CT三维重建的深刺女性次髎、中髎穴针刺参数研究)[J].中医杂志,2022(10):951-955
A类:
B类:
三维重建,深刺,次髎,中髎穴,针刺参数,参数研究,重建方法,方法探索,确应,招募,盆腔,针灸针,骶骨,面皮,正中,中线,L5,棘突,矢状面,左右侧,针尖,朝向,成角,测量数据,数据比较,后遗,针感,数部,取穴,触摸,摸到,上略,进针法
AB值:
0.24281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