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针刺三阴交治疗急性肾绞痛效果的机制研究概述
文献摘要:
三阴交是目前疼痛领域研究最为广泛的腧穴之一,也是在输尿管结石、急性肾绞痛治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之一.针刺三阴交后,穴位内肥大细胞活化并释放相应神经递质,再通过胫神经、坐骨神经传递信号可能是镇痛效应的起始环节.神经信号通过脊髓、脑水平进一步地传递可激活内源性阿片肽系统,如促进阿片肽、脑啡肽、强啡肽释放,促进脑内阿片肽受体激活来发挥镇痛作用,还可以通过抑制环氧化酶2活性、增加皮质醇浓度从而减少前列腺素E2、5羟色胺、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释放来减轻炎症刺激,还可能通过调节大脑皮层、丘脑、岛叶、边缘系统等来调节焦虑、紧张的情绪.此外,还可能通过改善尿路平滑肌活动,促进结石排出进而从根本上缓解急性肾绞痛.然而,针刺三阴交镇痛效应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文献关键词:
三阴交;急性肾绞痛;针刺;镇痛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小华;肖要;王志平
作者机构: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萃英门82号,73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小华;肖要;王志平-.针刺三阴交治疗急性肾绞痛效果的机制研究概述)[J].中医杂志,2022(02):184-189
A类:
B类:
针刺,三阴交,急性肾绞痛,研究概述,腧穴,输尿管结石,使用频率,穴位,肥大细胞活化,神经递质,胫神经,坐骨神经,神经传递,递信,镇痛效应,神经信号,脊髓,可激活,内源性,阿片肽,脑啡肽,强啡肽,活来,镇痛作用,环氧化,皮质醇,前列腺素,E2,羟色胺,放来,炎症刺激,大脑皮层,丘脑,岛叶,边缘系统,尿路,路平,平滑肌,结石排出,出进,分子生物学机制
AB值:
0.36888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