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钒氮微合金化对汽车用热轧钢板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文献摘要:
通过向钢中添加VN12合金冶炼了5种不同钒、氮含量的试验钢,将冶炼后的钢锭先锻成板坯,再热轧成7 mm厚的钢板.经化学成分对比分析,试验钢的平均钒/氮比约为4.42,即每增加0.01%的钒,可增氮约0.00226%.借助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和第二相的析出情况,结果表明,试验钢的组织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钒、氮含量的增加明显细化了铁素体晶粒,促进了大量第二相细小颗粒的析出,铁素体晶粒尺寸由9.42μm减小至4.62μm.通过拉伸和冲击试验,分析了试验钢的力学性能,对试验钢的强化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钒含量由0.024%增加至0.140%时,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202和165 MPa,保持了良好的韧塑性;钒氮微合金化钢板的主要强化方式为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细晶强化对屈服强度的贡献大于析出强化,但二者对屈服强度增量的贡献随钒和氮含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钒含量低于0.1%时,析出强化起主导作用,钒含量高于0.1%时,细晶强化起主导作用.
文献关键词:
钒氮微合金化;热轧钢板;组织;力学性能;强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建;李月丽
作者机构:
铜陵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安徽 铜陵244000;铜陵学院 工程液压机器人安徽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安徽 铜陵244000;铜陵学院 铜陵市增材制造重点实验室,安徽 铜陵244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建;李月丽-.钒氮微合金化对汽车用热轧钢板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J].塑性工程学报,2022(03):150-156
A类:
VN12
B类:
钒氮微合金化,汽车用,热轧钢板,组织与力学性能,冶炼,氮含量,钢锭,板坯,再热,增氮,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电镜分析,显微组织,第二相,珠光体,体组成,铁素体晶粒,细小,小颗粒,晶粒尺寸,冲击试验,强化机制,钒含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韧塑性,强化方式,细晶强化,析出强化
AB值:
0.25261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