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诊断淋巴源性塑型性支气管炎的价值探讨
            文献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淋巴源性塑型性支气管炎(PB)的直接淋巴管造影后的CT征象,探讨此检查方法对PB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搜集17例临床确诊为淋巴源性PB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扫描,观察胸部淋巴管对比剂反流和异常沉积、其他胸部异常CT改变.结果 17例患者直接淋巴管造影后胸部CT均可见对比剂反流和异常沉积,包括胸导管末端13例(76.5%),右侧淋巴导管末端12例(70.6%),支气管纵隔干和气管周各16例(94.1%),肺门14例(82.4%),锁骨下干9例(52.9%),支气管血管束和胸膜各7例(41.2%),心包5例(29.4%),颈干、横膈、腋窝各2例(11.8%),肺内1例(5.9%).其他胸部异常CT改变:肺内磨玻璃密度影17例(100%),气管周絮状密度影17例(100%),气管壁增厚11例(64.7%),肺不张或实变4例(23.5%),结节6例(35.3%),小叶间隔增厚13例(76.5%),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0例(58.8%),胸腔积液7例(41.2%),心包积液1例(5.9%),腋窝、胸壁囊状低密度灶各1例(5.9%).结论 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扫描对淋巴源性PB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为诊断和鉴别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文献关键词:
                    淋巴;塑型性支气管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直接淋巴管造影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妍;孙小丽;李兴鹏;郝琪;王仁贵
                    
                作者机构:
                    100038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放射科;100038 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放射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妍;孙小丽;李兴鹏;郝琪;王仁贵-.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诊断淋巴源性塑型性支气管炎的价值探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22(08):1461-1464
                    
                A类:
                
                B类:
                    直接淋巴管造影,影后,塑型性支气管炎,价值探讨,PB,征象,检查方法,诊断价值,胸部,对比剂,反流,胸导管,导管末端,纵隔,肺门,锁骨,管束,胸膜,横膈,腋窝,磨玻璃密度影,絮状,管壁增,增厚,肺不张,小叶,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胸壁,特征性,体层摄影术,线计算
                AB值:
                    0.24821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