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河北省森林—草原交错带天然植被景观格局时空尺度效应
文献摘要:
为探讨天然植被景观格局时空尺度效应,利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塞罕坝地区3期(1989、2000和2016年)遥感影像进行图像解译,并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增加缓冲区的方法,计算基于斑块类型和景观水平的景观指数;采取尺度图谱分析在时空尺度下不同植被类型景观尺度效应,并基于信息熵模型明确景观格局分析的最佳空间幅度.结果表明:1989—2016年期间,人工林的快速增长致使草地和天然次生林景观面积呈现先降低后增加趋势且破碎化现象严重;草地和天然次生林在空间尺度上具有相同的变化特征,而在时间尺度上则呈现不同的变化;斑块密度、形状指数以及聚集度指数在时空尺度上均具有较强预测性,且300 m为最佳尺度阈值.不同天然植被类型在时空尺度下其尺度效应也是不同的,这不仅与植被类型自身对生态环境响应的差异性有关,也和研究区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文献关键词:
塞罕坝;景观格局;景观指数;尺度效应;信息熵
作者姓名:
魏士凯;徐雯雯;张志东;黄选瑞
作者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长沙 410081;河北省林木种质资源与森林保护重点实验室/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 保定 071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魏士凯;徐雯雯;张志东;黄选瑞-.河北省森林—草原交错带天然植被景观格局时空尺度效应)[J].生态科学,2022(06):157-166
A类:
时空尺度效应
B类:
草原,原交,交错带,天然植被,植被景观格局,随机森林分类,分类方法,塞罕坝地区,遥感影像,图像解译,分层随机抽样,抽样调查,缓冲区,斑块类型,景观水平,景观指数,图谱分析,不同植被类型,景观尺度,信息熵模型,景观格局分析,人工林,草地,天然次生林,先降,破碎化,空间尺度,时间尺度,斑块密度,形状指数,聚集度,生态环境响应,人文地理,地理环境
AB值:
0.33122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