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减氮对甜玉米//大豆间作系统大豆结瘤固氮特性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为了探讨减氮和甜玉米//大豆间作对大豆结瘤和固氮特性的影响,通过大田定位试验(2015年春-2018年秋,共8季)对比了三种施氮水平:不施氮(N0,0 kg·hm-2)、减量施氮(N1,300 kg·hm-2)、常规施氮(N2,360 kg·hm-2),两种间作模式:甜玉米//大豆2:3间作(S2B3)、甜玉米//大豆2:4间作(S2B4),以及不施肥单作大豆(SB)对大豆结瘤数、根瘤干重、固氮效率和固氮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豆根瘤数、根瘤干重、固氮效率和固氮量随着年季变化呈现明显的动态变化,春季大豆根瘤数和根瘤干重显著高于秋季,但秋季固氮效率和固氮量显著高于春季.2)施氮水平与种植模式极显著影响大豆固氮效率和固氮量,不施肥处理大豆固氮效率为S2B4(69.87%)>S2B3(60.64%)、SB(56.3%),但生物固氮量为SB(142.31 kg·hm-2)>S2B4(109.50 kg·hm-2)>S2B3(86.12 kg·hm-2).3)间作甜玉米显著提高了大豆的固氮效率且随大豆种植比例的增加而增加,S2B4-N0、N1及N2的固氮效率分别比S2B3-N0、N1及N2高9.47%、3.41%、1.83%,但是,相同施氮水平下不同间作模式之间均无差异.4)减氮和间作甜玉米可显著提高大豆固氮率和固氮量的稳定性.总之,减氮和间作甜玉米均能促进大豆结瘤、提高生物固氮量及固氮效率.
文献关键词:
甜玉米//大豆间作;根瘤数量;固氮效率;生物固氮量;稳定性
作者姓名:
陈勇;杨可攀;段富媛;刘培;王志国;王建武
作者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华南热带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2;广东省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生态学系, 广州 51064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勇;杨可攀;段富媛;刘培;王志国;王建武-.减氮对甜玉米//大豆间作系统大豆结瘤固氮特性的影响)[J].生态科学,2022(04):1-8
A类:
S2B3,S2B4,生物固氮量
B类:
减氮,甜玉米,结瘤固氮,大田定位,定位试验,施氮水平,N0,hm,减量施氮,N1,N2,种间,间作模式,不施肥,单作,SB,干重,固氮效率,种植模式,施肥处理,大豆种植,总之,根瘤数量
AB值:
0.13041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