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长QT综合征的远期疗效
文献摘要:
目的:观察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LCSD)对我国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长QT综合征(LQTS)患者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来自1999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入选中国离子通道病全国注册研究的193例LQTS患者,本研究选取其中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或北京同仁医院进行LCSD手术的28例患者。QTc>550 ms或首次发病≤1岁或携带高危突变的为高危组(
n=13),QTc介于500~550 ms且首次发病>1岁、不携带高危突变的为中危组(
n=10),QTc<500 ms且首次发病>1岁、不携带高危突变的为低危组(
n=5)。对3组患者行传统或经胸腔镜(VATS)LCSD手术。随访至术后20年,收集术前基线资料及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的数据,随访内容包括心电图数据采集、心脏事件发作情况、手术相关并发症。分别对不同危险分层以及不同基因分型患者术后无心脏事件发生的生存率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
结果:28例行LCSD手术的LQTS患者中,女性23例(82.1%),手术时年龄20.5(15.0,37.5)岁,传统术式11例(39.3%),VATS-LCSD术式17例(60.7%)。19例(67.9%)患者基因检测结果阳性,包括4例LQT1、12例LQT2、1例LQT1/LQT2混合型、2例Jervell-Lange-Nielsen(JLN)综合征。术后随访189.3(138.7,204.9)个月,3组间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失访率为10.7%(3/28),失访3例均在中危组。随访期间1例(4.0%)患者出现Horner综合征(在高危组),3例(12.0%)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均在高危组),12例(48.0%)患者再发晕厥(低危组2例,中危组3例,高危组7例)。与术前相比,LCSD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时患者的心脏事件人年均发作次数降低[术后1年(0.2±0.1)次,末次随访(0.5±0.8)次,术前(3.5±3.3)次,
P<0.001]。末次随访时QTc值较术前缩短[(489.0±40.1)ms比(545.7±51.2)ms,
P<0.001]。在术前基础QTc值≥500 ms且完成随访的20例患者中,有11例(55.0%)在末次随访时QTc值缩短至<500 ms。无任何心脏事件的远期生存率在低、中、高危组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24,log-rank
P=0.026)。LQT1、LQT2与未定型患者无心脏事件的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5.20,log-rank
P>0.05)。
结论:LQTS患者LCSD术后远期心脏事件发作减少、QTc间期缩短。LCSD手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LQTS患者的远期疗效可靠、安全,但高危患者术后仍有发生猝死的风险,应加强随访,积极采取其他预防措施。
文献关键词:
QT延长综合征;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校正的QT间期;预后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旭;李翠兰;刘文玲;刘彦国;王吉云;李剑锋;马志敏;胡大一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北京 1000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北京 10004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脏中心,北京 10073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旭;李翠兰;刘文玲;刘彦国;王吉云;李剑锋;马志敏;胡大一-.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长QT综合征的远期疗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06):556-562
A类:
左心交感神经切除术,LCSD,LQT1,LQT2,Jervell,JLN
B类:
远期疗效,国药,不耐受,LQTS,疗效和安全性,回顾性队列研究,选中,离子通道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同仁医院,QTc,ms,首次发病,中危,胸腔镜,VATS,心电图,图数据,心脏事件,发作情况,手术相关并发症,危险分层,基因分型,无心,Kaplan,Meier,生存分析,传统术式,基因检测,混合型,Lange,Nielsen,术后随访,随访时间,时间差异,失访率,Horner,心脏性猝死,再发,发晕,晕厥,发作次数,无任,远期生存率,log,rank,未定,间期,高危患者
AB值:
0.20887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