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象山港周边主要入海污染物特征研究
文献摘要:
根据2010-2019年象山港主要人海污染物监测数据,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的年变化、月变化,主要污染物的浓度、人海通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污染物COD、TN和TP的入海污染物浓度年变化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均在2015年达到最大值;月变化较高值主要出现在冬季的1-3月,且主要集中在港底附近人海口.通过对主要污染物的入海通量估算,发现河流入海污染物以颜公河贡献最大,水闸人海污染物中COD以红胜海塘1号闸贡献最大,占比27.7%,其次为大嵩江水闸和红胜海塘3号闸;TN以三山大闸贡献最大,占入海总量的91.0%,其余均较低;TP以三山大闸贡献最大,占比25.1%,横江闸次之,但总体上均呈现一定的降低趋势.COD主要受水土流失和生活污染影响,TN和TP主要受农业和水土流失影响.最后,以宁海颜公河人海污染为例,分析了其对邻近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发现人海污染物对邻近海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建议加强陆源入海污染物的排放管理.
文献关键词:
象山港;人海污染物;人海通量;生态环境影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叶林安;费岳军;王琼;朱志清;刘莲;李冬玲;刘桂云
作者机构:
宁波大学 海运学院,浙江 宁波 315832;国家海洋局宁波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 宁波 315040;宁波大学 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浙江 宁波 31521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叶林安;费岳军;王琼;朱志清;刘莲;李冬玲;刘桂云-.象山港周边主要入海污染物特征研究)[J].海洋通报,2022(02):215-223
A类:
人海污染物,人海通量
B类:
象山港,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年变化,月变化,污染物浓度,海口,入海通量,通量估算,水闸,海塘,江水,三山,山大,大闸,横江,水土流失,生活污染,污染影响,宁海,邻近海域,海域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影响,陆源
AB值:
0.257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