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丝路精神:引领"一带一路"建设的动力源泉
文献摘要: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向世界发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诚挚邀约:"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10月3日,在郑和下西洋时到访过的印度尼西亚的国会,他向世界勾勒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宏伟蓝图,"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习近平总书记借助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符号,立足于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简称"一带一路"倡议).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余永和;叶帆
作者机构:
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余永和;叶帆-.丝路精神:引领"一带一路"建设的动力源泉)[J].党史文汇,2022(11):29-33
A类:
B类:
丝路精神,动力源泉,古丝绸之路,哈萨克斯坦,斯坦纳,纳扎尔巴耶夫,丝绸之路经济带,诚挚,邀约,欧亚,经济联系,加紧,相互合作,合作模式,郑和下西洋,到访,印度尼西亚,国会,勾勒,海上丝绸之路,宏伟蓝图,海洋合作,合作伙伴关系,国愿,大同,东盟国家,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繁荣,古代丝绸之路,文化符号,国家发展战略,发展战略目标,重要理念
AB值:
0.35468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