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探讨明清时期温补学派和温病学派的形成
文献摘要:
明清之际,诞生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两大医学流派,包括以薛己、孙一奎、赵献可等为代表的温补学派,以及以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等为代表的温病学派.温补学派形成原因有三:一,当时医生用药偏寒凉,久之必然败伤脾肾之阳;二,物候已变,其时处于"冷期",寒冷伤阳,最终也会伤及脾肾阳气,导致脾肾阳虚;三,运气已变,当时的运气特征为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以寒湿之气偏甚为主,易伤及人体脾肾之阳.故明代医家采用温补之法,尤其是以温补脾肾为主,取得了较好疗效,开创了一个学派.温病学派形成于中国明代末年以后,代表医家有吴又可、叶桂、吴瑭、薛雪、王世雄、俞昌等,运气学为温病学派形成的重要因素.吴又可著《温疫论》,成书于1642年,处于73甲子,为厥阴风木大司天,少阳相火大在泉,容易爆发温病.叶桂所处时期为73甲子和74甲子,分别为厥阴风木大司天、少阳相火大在泉,和少阴君火大司天、阳明燥金大在泉,运气偏风、火、燥.吴鞠通从医时期在76甲子,即少阳相火大司天和厥阴风木大在泉,运气偏风火,温热病居多.此外,还有一些温病学家,其治疗疫病所遣处方均与运气学因素有较大关系.五运六气尤其是大司天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明清温补学派和温病学派的形成.
文献关键词:
温补流派;温病学派;五运六气;明清时期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必安;曹丽娟;韩雨欣;姚鑫;闫敏敏;黄作阵
作者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北京护国寺中医医院,北京 100000;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必安;曹丽娟;韩雨欣;姚鑫;闫敏敏;黄作阵-.基于五运六气理论探讨明清时期温补学派和温病学派的形成)[J].河南中医,2022(08):1152-1156
A类:
薛雪,温补流派
B类:
五运六气理论,理论探讨,明清时期,温病学派,明清之际,后世影响,大医,薛己,孙一奎,赵献可,吴又可,叶天士,吴鞠通,形成原因,寒凉,久之,物候,冷期,寒冷,伤及,阳气,脾肾阳虚,运气,太阳寒水,太阴,阴湿,寒湿,甚为,医家,之法,温补脾肾,末年,吴瑭,世雄,气学,温疫论,成书,甲子,厥阴,阴风,大司天,少阳相火,火大,易爆,少阴君火,阳明,风火,温热,热病,疫病,处方
AB值:
0.29553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