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滦河三角洲潮坪环境现代生物遗迹组合及其分布特征
文献摘要:
现代生物遗迹的特点、分布和组合特征及其与沉积环境、沉积物性质的关系,对遗迹化石及古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证价值,但现代生物遗迹研究起步较晚,国内研究成果较少.文中论述了滦河三角洲潮坪环境中现代生物遗迹的组成、组合与分布特征,并分析了遗迹组合与沉积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1)层面遗迹以节肢动物、环节动物、腹足动物的爬行迹和拖迹为主;层内遗迹包括垂直或高角度倾斜于层面的潜穴、平行于层面的潜穴,以居住迹为主,丰度高,类型多样.(2)建立了3种生物遗迹组合:遗迹组合I以Y形和垂直管状潜穴为特征,局部丰度较高,表层潜穴和层面拖迹不发育,造迹生物主要为沙蚕和螃蟹,沉积物底层具有砂含量较高、水动力强、有机质含量低的特点,显示其出现于三角洲潮坪砂质沉积环境;遗迹组合Ⅱ以各种形态的层内潜穴和大量的层面爬行拖迹为特征,层内潜穴包括垂直管状、J形、U形、Y形和分枝形潜穴,丰度高,造迹生物主要是沙蚕和螃蟹,层面遗迹常见爬行拖迹和足辙迹,造迹生物主要为沙蚕、螃蟹、扁玉螺、寄居蟹,沉积物底层具有高泥质含量、高含水率和高有机质含量的特点,形成于三角洲潮坪中低潮区;遗迹组合Ⅲ以与层面近似垂直和与层面近似平行的层内潜穴以及大量的层面运动迹为特征,与层面近似垂直的潜穴包括垂直管状、J形、U形、Y形和复杂分枝形潜穴,造迹生物主要是螃蟹、泥甲虫及其幼虫,与层面平行的表层潜穴主要是蝼蛄、泥甲虫及其幼虫营造的,层面上的运动迹常见为螃蟹足辙迹和鸟类足迹,沉积物底层具泥质含量高、含水率低、有机质含量高、底质固结程度较高的特点,产生于三角洲潮坪高潮区.(3)基于对遗迹组合和分布特征及其与底层性质和沉积环境关系的分析,建立了三角洲潮坪生物遗迹组合的沉积环境分布模式.该研究成果既可作为古代三角洲潮坪沉积环境的判识依据,也可为相似遗迹化石组合的沉积环境恢复提供佐证.
文献关键词:
滦河三角洲;潮坪;现代生物遗迹;新遗迹学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海邻;张彬;宋慧波;王长征;胡斌;张立军
作者机构: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 454003;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焦作 45400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海邻;张彬;宋慧波;王长征;胡斌;张立军-.滦河三角洲潮坪环境现代生物遗迹组合及其分布特征)[J].古地理学报,2022(06):1179-1192
A类:
现代生物遗迹,遗迹组合,腹足动物,新遗迹学
B类:
滦河三角洲,潮坪,组合特征,沉积物,遗迹化石,古环境,环境研究,国内研究成果,中论,节肢动物,环节动物,爬行,行迹,高角,垂直管,管状,沙蚕,螃蟹,水动力,有机质含量,砂质,分枝,寄居蟹,高泥质,泥质含量,高含水率,低潮,直和,甲虫,幼虫,蝼蛄,鸟类,足迹,底质,固结,高潮,环境关系,环境分布,分布模式,化石组合,沉积环境恢复,佐证
AB值:
0.24880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