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碎屑岩沉积从源到汇的"物-坡"耦合效应
文献摘要:
碎屑岩沉积体系的三维展布特征及其成因机制是建立沉积模式与预测其砂体分布的关键,更是沉积学研究的关键性科学问题.国内外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平面形态和剖面充填型式均与其沉积的地形坡度、粒度粗细有密切的联系,但其定量关系并不清楚.建立不同类型沉积体中粒度和坡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对于预测沉积体中不同颗粒的运动方式及其分布至关重要.应用"源-汇"系统研究的思路,分析了供源区、搬运(输送)区及汇积区各自的地质特点,从单向水流对不同质量颗粒在静止/运动中的受力分析与沉积前总体地形斜坡设定2个角度,系统分析、推导并模拟了不同碎屑颗粒在纵向剖面上的运动轨迹,其表现为随着设定的坡型呈抛物线变化,反映出沉积物输送营力的变换及其随坡度变化的响应特征.建立了陆相碎屑岩沉积体系纵向剖面的流速与坡度的计算方程,明确指出沉积物的流速或流态决定其沉积方式,阐述了汇积区碎屑颗粒的加积型式与沉积物分布上的总体规律,由此提出碎屑岩沉积体系的"物-坡"耦合效应及其主要内涵,并从多个维度与源-汇的各区段,阐述了"物-坡"耦合效应在各种沉积体系的沉积物类型及其空间形态特征上的地质响应.
文献关键词:
粒度分布;地形坡降;沉积物输送营力;加积型式;"物-坡"耦合效应
作者姓名:
于兴河;李顺利;孙洪伟
作者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 10008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于兴河;李顺利;孙洪伟-.碎屑岩沉积从源到汇的"物-坡"耦合效应)[J].古地理学报,2022(06):1037-1057
A类:
沉积物输送营力,加积型式
B类:
碎屑岩,耦合效应,沉积体系,展布特征,成因机制,沉积模式,砂体分布,沉积学,性科学,科学问题,平面形态,充填,地形坡度,粗细,定量关系,运动方式,源区,搬运,地质特点,静止,受力分析,斜坡,运动轨迹,抛物线,响应特征,陆相,明确指出,流态,主要内涵,区段,沉积物类型,空间形态特征,地质响应,粒度分布,地形坡降
AB值:
0.31775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