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PD-1/PD-L1抑制剂相关肺损伤主动监测规则的建立与应用
文献摘要:
目的:建立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相关肺损伤的主动监测规则。方法:检索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收集2016至2020年收录的PD-1/PD-L1抑制剂相关肺损伤病例报道,并收集相关指南/共识及北京医院现有5种PD-1/PD-L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替雷利珠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的药品说明书,经全面分析后形成PD-1/PD-L1抑制剂相关肺损伤风险信号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药品不良反应智能监测系统的用户自定义功能,采用触发器技术和文本信息提取技术,将风险信号与智能监测系统中的4个数据模块(文本模块、医嘱模块、检验模块和检查模块)进行匹配,形成初始监测规则。经1个月试运行对初始监测规则进行优化,最终形成与HIS电子病案系统匹配且贴合我院医师电子病历书写习惯的监测规则。收集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8月6日在我院住院期间使用PD-1/PD-L1抑制剂全部患者的电子病历,应用该监测规则进行肺损伤风险信号挖掘,验证其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初始监测规则涉及智能监测系统中除外检验模块的其他3个模块,文本模块确定了6个触发关键词/短语和18个排除关键词/短语,医嘱模块确定了触发药物(5种PD-1/PD-L1抑制剂和3种/类治疗或缓解肺损伤的药物),检查模块确定了进行过胸部CT检查并在CT检查报告文本中出现6个触发关键词/短语中的任一关键词/短语。在3个模块中均探测出风险信号者为预警病例。经1个月试运行后形成的监测规则增加了5个排除关键词/短语,删除了1类治疗或缓解肺损伤的药物,并在文本表述方面进行了修改。应用该监测规则对设定时间内303例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进行了风险信号挖掘,检出预警病例41例,通过人工筛选及因果关系评价,最终确定15例患者(5.0%)存在PD-1/PD-L1抑制剂相关肺损伤,监测规则的识别准确率为36.6%(15/41)。结论:成功建立了PD-1/PD-L1抑制剂相关肺损伤监测规则。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该监测规则可行性和准确性良好。
文献关键词:
药物监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肺损伤
作者姓名:
赵紫楠;金鹏飞;赵飞;郑宇静;胡欣;张亚同
作者机构:
北京医院药学部/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市药物临床风险与个体化应用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北京医院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北京 100730
引用格式:
[1]赵紫楠;金鹏飞;赵飞;郑宇静;胡欣;张亚同-.PD-1/PD-L1抑制剂相关肺损伤主动监测规则的建立与应用)[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22(02):61-66
A类:
预警病例,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B类:
L1,肺损伤,主动监测,建立与应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系统数据库,伤病,病例报道,北京医院,信迪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替雷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药品说明书,损伤风险,风险信号,医院信息系统,HIS,药品不良反应,智能监测系统,自定义,触发器,文本信息提取,提取技术,医嘱,试运行,电子病案,病案系统,系统匹配,贴合,我院,电子病历,病历书写,书写习惯,住院期间,信号挖掘,除外,短语,发药,胸部,检查报告,任一,删除,本表,设定时间,住院患者,因果关系,识别准确率,损伤监测,初步应用,药物监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AB值:
0.2911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