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求治与求智:中西天人合一观念学术发微
文献摘要:
从19世纪上半叶之前的存在论的视阈看,中西方都提出了丰富的天人合一观念.定量而论,中西方的天人合一观念各自呈现出形态演变的历史态势,从而分别形成了不同的传统.比如,中国基本上形成道家和儒家两大传统,两者的相克相生以及其他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成为中国天人合一观念形态演变的动因;西方基本上形成了理性和宗教信仰两大传统,理性传统发端于古希腊,中世纪时在一定程度上被宗教信仰传统所阻滞,近代经过对宗教信仰传统的祛魅得以发扬光大.定性而论,中国的天人合一观念以求治为主旨,致力于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心在于人,所涉及的存在结构层次主要有天和人两层,天被赋予各种人性(道家例外);而西方的天人合一观念以求智为主旨,主要致力于追问宇宙的最初原因和本原,不关注现实社会的问题(中世纪算是例外),中心在天(即宇宙)所涉及的存在结构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各种作为精神性实体的宇宙本原、宇宙(即天)、人,天一般就是指作为纯粹物质世界的宇宙.西方的天人合一观念实质上是以追求绝对确定性(逻辑必然性)为目标的纯粹思辨的产物,这种思辨被视为一种崇高精神.
文献关键词:
道德;智慧;天人合一;整体论;现实关怀;思辨;中国;西方
中图分类号:
[1]
社会科学总论(C)
作者姓名:
夏国军
作者机构:
上海大学 哲学系,上海 20044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夏国军-.求治与求智:中西天人合一观念学术发微)[J].云梦学刊,2022(05):19-46
A类:
B类:
求治,西天,天人合一观,上半叶,存在论,中西方,而论,形态演变,基本上,道家,大传统,相克,相生,社会文化因素,响成,观念形态,宗教信仰,发端,古希腊,中世纪,纪时,祛魅,发扬光大,主旨,社会现实,结构层次,两层,追问,不关,现实社会,算是,精神性,天一,就是指,纯粹,逻辑必然,必然性,崇高精神,整体论,现实关怀
AB值:
0.33135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