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盆骶调筋针法联合肌筋膜手法治疗产后骨盆痛临床研究
文献摘要:
目的:评价盆骶调筋针法联合肌筋膜手法治疗产后骨盆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12月-2021年10月本院86例产后骨盆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肌筋膜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盆骶调筋针法。2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VAS量表评估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障碍程度,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评估盆底功能,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 ]评估生活质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TGF-β1水平,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40/42)、对照组为79.55%(35/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4.74, P=0.030)。治疗后,观察组ODI、VAS、PFIQ-7及PFIQ-2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3.79、14.05、10.61、10.10, P值均<0.001);下腰痛、肢体疼痛、步态跛行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11.73、12.16、10.89, P值均<0.001);血清TGF-β1[(163.81±28.05)μg/L比(124.56±19.23)μg/L, t=5.76]、IGF-1[(64.52±9.14)μg/L比(49.86±7.62)μg/L, t=5.06]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盆骶调筋针法联合肌筋膜手法可有效改善产后骨盆痛患者的骨盆功能,缓解盆腔疼痛程度,提高疗效。
文献关键词:
骨盆痛;产后期;盆骶调筋针法;肌筋膜手法;临床疗效
作者姓名:
程娇;陈从山;张远洋;邱志伟;王艳;张小勇
作者机构:
十堰市太和医院推拿科,十堰 442000
引用格式:
[1]程娇;陈从山;张远洋;邱志伟;王艳;张小勇-.盆骶调筋针法联合肌筋膜手法治疗产后骨盆痛临床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22(11):1243-1247
A类:
盆骶调筋针法,PFDI20
B类:
肌筋膜手法治疗,骨盆痛,入选标准,本院,中医证候评分,VAS,量表评估,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椎功能障碍,盆底障碍,PFIQ,盆底功能障碍,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TGF,总有效率,下腰痛,肢体疼痛,步态,跛行,骨盆功能,盆腔疼痛,产后期
AB值:
0.18163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