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华南洋陆过渡带构造演化:特提斯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过程与机制
文献摘要:
南海北部陆缘位于大华南地块洋陆过渡带南段的关键核心段落,曾处于特提斯洋构造域与(古)太平洋构造域交接地带,是印度洋构造动力系统与太平洋构造动力系统波及的共同地区.然而,以往研究和勘探程度较低,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交接转换区域的大地构造背景、过程、机制始终不够明确.基于南海北部陆缘地震剖面,不仅关注该区新生代盆地结构构造,以服务该区油气精准勘探,并且试图以此解剖、揭示该区中生代基底结构特征,进而探索新生代南海海盆打开、扩张、停滞到消亡过程的前生今世.对珠江口盆地地震剖面解析和华南陆缘野外构造研究表明:华南地块洋陆过渡带先后经历了中生代印支期碰撞造山、燕山早期增生造山、燕山晚期压扭造山三个过程;随后进入新生代,又经历了早期北东东—南西西走向正断层主控下的弥散性裂解成盆、中期北东—北北东走向张扭断裂主控下的右行走滑拉分成盆、晚期北西—北西西向张扭断裂主控下的左行走滑拉分成盆三期伸展构造叠加.总体上,该区特提斯洋构造体系向太平洋构造体系的转换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古特提斯洋构造体系向新特提斯洋构造体系转换、新特提斯洋构造体系向古太平洋构造体系转换、新特提斯洋构造体系向太平洋构造体系转换及古太平洋构造体系向太平洋构造体系的转换.东亚洋陆过渡带的构造转换折射出地球深浅部动力系统驱动"东亚大汇聚"的长期机制,即东南亚环形俯冲驱动体系、太平洋LLSVP和非洲LLSVP的深部动力系统(统称为海底"三极")的重要性,其中,东南亚环形俯冲驱动体系是地球板块运动的重要动力引擎之一.
文献关键词:
洋陆过渡带;古特提斯洋;新特提斯洋;古太平洋;太平洋;造山;伸展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三忠;索艳慧;周洁;王光增;李玺瑶;姜兆霞;刘金平;刘丽军;刘永江;占华旺;姜素华;程昊皞;王鹏程;朱俊江;戴黎明;董昊;刘琳;郭晓玉
作者机构:
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山东 青岛 266100;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100;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地质学系,伊利诺伊州 香槟市 61822;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三忠;索艳慧;周洁;王光增;李玺瑶;姜兆霞;刘金平;刘丽军;刘永江;占华旺;姜素华;程昊皞;王鹏程;朱俊江;戴黎明;董昊;刘琳;郭晓玉-.华南洋陆过渡带构造演化:特提斯构造域向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过程与机制)[J].地质力学学报,2022(05):683-704
A类:
LLSVP
B类:
南洋,洋陆过渡带,构造演化,特提斯构造域,转换过程,南海北部陆缘,大华,华南地块,南段,段落,交接,印度洋,动力系统,波及,勘探,接转,大地构造背景,陆缘地,地震剖面,新生代,结构构造,中生代,基底结构,海海,海盆,停滞,消亡,前生,珠江口盆地,华南陆缘,印支期,造山,生造,燕山晚期,期压,压扭,北东东,南西,正断层,主控,弥散,北北东,扭断,右行,走滑,北西西,西向,左行,三期,伸展构造,构造叠加,古特提斯洋,新特提斯洋,体系转换,古太平洋,东亚,构造转换,折射出,深浅,亚大,东南亚,俯冲,驱动体系,深部,统称,海底,三极,板块运动
AB值:
0.29812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