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抗肿瘤药物致心脏毒性41例临床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抗肿瘤药物致心脏毒性反应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防治抗肿瘤药物致心脏毒性提供合理用药及治疗参考.方法 选取甘肃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2020年1月至12月恶性肿瘤患者,包括性别、年龄、原发肿瘤类型、抗肿瘤药物种类、剂量强度、治疗周期.随访0.6~23.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8个月).观察终点为患者出现心脏毒性发生时间及表现、治疗后转归情况.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共426例,平均治疗时间4个月,41例患者抗肿瘤期间出现心脏毒性,占9.6%,其中心律失常患者27例,心功能不全5例,高血压5例,心肌梗死3例,心包积液1例;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者37例(91.2%);用药周期大于4个月者32例(78%);原发肿瘤以淋巴瘤最多见,占41.5%(17/41),其次是结直肠肿瘤(22%,9/41)和肺癌(14.6%,6/41);前3位的治疗方案分别为:含蒽环类方案的化疗、氟尿嘧啶类药物方案以及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结论 心脏毒性作为抗肿瘤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常见不良反应,与抗肿瘤治疗时间、强度及使用药物类型有明确关系,多种抗肿瘤药物联合应用更易发生心脏损害,治疗过程中,应该以患者的承受能力选取相应抗肿瘤药物治疗方案从而做到获益最大化.
文献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临床分析
作者姓名:
邰宵辉;李红玲;党春艳;张玲芳;张旭霞;薛丽;刘乐
作者机构:
730013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引用格式:
[1]邰宵辉;李红玲;党春艳;张玲芳;张旭霞;薛丽;刘乐-.抗肿瘤药物致心脏毒性41例临床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22(05):422-426
A类:
B类:
抗肿瘤药物致心脏毒性,临床分析,恶性肿瘤治疗,治疗过程,心脏毒性反应,临床特点,临床防治,合理用药,肿瘤内科,恶性肿瘤患者,原发肿瘤,剂量强度,治疗周期,随访时间,发生时间,转归,治疗时间,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心包积液,药物联合,联合应用,淋巴瘤,结直肠肿瘤,蒽环类,氟尿嘧啶类药物,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肿瘤药物治疗,抗肿瘤治疗,药物类型,心脏损害,承受能力
AB值:
0.21955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