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结肠镜下结肠息肉形态和临床病理学特征与肠道菌群变化的关系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结肠镜下结肠息肉形态和临床病理学特征与肠道菌群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8月于本院消化内科行结肠镜检查并进行内镜下切除手术的结肠息肉患者224例为有结肠息肉组,均于结肠镜下观察记录结肠息肉形态、数量、大小及发生部位等特征,并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定其病理类型,所有患者术前均采集粪便标本检测肠道菌群.另选择同期行结肠镜检查确定无结肠息肉的健康体检者230例为无结肠息肉组,所有受试者均采集粪便标本检测肠道菌群.结果 与无结肠息肉组相比,有结肠息肉组患者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降低,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升高(均P<0.05).腺瘤性息肉好发于息肉形态为隆起型、数量为多发、大小≥1.5 cm、发生部位位于近端结肠的结肠息肉患者.结肠息肉位于近端结肠、大小≥1.5 cm、数量多发或隆起型形态的患者较其他结肠息肉患者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降低,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升高(均P<0.05).与非腺瘤性息肉患者相比,腺瘤性息肉患者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降低,大肠埃希菌数量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 结肠息肉形态和临床病理学特征与肠道菌群变化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检测肠道菌群变化可能有助于预判结肠息肉病理类型,及时开展治疗.
文献关键词:
结肠息肉;形态特征;临床病理学特征;肠道菌群变化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徐涛;仝建军;马丽;陈娟
作者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消化内科,北京026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徐涛;仝建军;马丽;陈娟-.结肠镜下结肠息肉形态和临床病理学特征与肠道菌群变化的关系)[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2(11):1320-1323
A类:
B类:
肠镜下,结肠息肉,临床病理学特征,肠道菌群变化,本院,消化内科,结肠镜检查,内镜下切除,切除手术,观察记录,发生部位,病理组织学检查,病理类型,粪便标本,另选,无结,健康体检者,乳杆菌,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腺瘤性息肉,发于,隆起,近端,肠息肉病
AB值:
0.12387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