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艾司氯胺酮对大鼠颅脑创伤后应激障碍行为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对颅脑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采用皮质撞击致伤法构建小鼠颅脑创伤模型,假手术组(Sham组,
n=12)仅打开骨窗不行颅脑创伤打击,颅脑创伤组(TBI组,
n=12)和艾司氯胺酮处理组(TBI+ES组,
n=12)行皮质打击;创伤后TBI+ES组即刻腹腔注射艾司氯胺酮(10 mg/kg,1次/2 h,共3次),TBI组和Sham组腹腔注射等容积0.9%氯化钠溶液。收集创伤后第(1、3、7、15)天进行糖水偏爱实验、第16天开始旷场实验、第17天开始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分析颅脑创伤后PTSD样行为改变,并于颅脑创伤后第18~23天开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实验结束后大鼠安乐死取脑组织,Western-blot分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突触素表达水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两两比较采用SNK-
q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LSD法。
结果:TBI组大鼠糖水偏爱率、移动格数、直立次数、开臂停留时间、开臂进入次数、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平台位置次数[分别为(75.8±4.9)%、(30.9±4.1)格、(12.4±2.6)次、(40.3±8.5) s、(6.8±2.3)次、(30.0±4.6) s、(7.0±2.5)次]、低于Sham组[分别为(85.3±4.4)%、(40.5±5.4)格、(17.3±2.7)次、(95.8±12.4) s、(15.3±3.1)次、(18.3±7.8) s、(15.7±2.6)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TBI+ES组糖水偏爱率、移动格数、直立次数、开臂停留时间、开臂进入次数、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平台位置次数[分别为(82.9±5.5)%、(35.5±5.5)格、(15.1±2.4)次、(68.4±9.7) s、(12.1±3.2)次、(22.3±8.8) s、(12.5±4.1)次]高于TB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TBI+ES组BDNF、PSD95和突触素表达水平[分别为(0.43±0.08)、(0.22±0.02)、(0.31±0.04)]高于TBI组[分别为(0.19±0.02)、(0.20±0.02)、(0.24±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均低于Sham组[分别为(0.89±0.11)、(0.45±0.12)、(0.57±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艾司氯胺酮显著减少颅脑创伤大鼠PTSD样行为,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作为PTSD治疗的潜在药物。
文献关键词:
大鼠;颅脑损伤;应激障碍,创伤后;艾司氯胺酮;行为学评分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斌;何平丽;孙中磊;焦阳
作者机构: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济宁 272001;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ICU,济宁 272001;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枣庄 277400;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南京 21110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斌;何平丽;孙中磊;焦阳-.艾司氯胺酮对大鼠颅脑创伤后应激障碍行为的影响)[J].国际外科学杂志,2022(04):256-261
A类:
TBI+ES
B类:
艾司氯胺酮,颅脑创伤,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只成,撞击,致伤,假手,Sham,不行,即刻,腹腔注射,氯化钠溶液,天开,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行为改变,Morris,水迷宫实验,实验评估,学习记忆能力,安乐死,脑组织,blo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PSD95,突触素,正态分布,均数,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SNK,重复测量,测量资料,LSD,糖水偏爱率,直立,停留时间,逃避潜伏期,平台位置,创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潜在药物,颅脑损伤,行为学评分
AB值:
0.2312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