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植物大数据的自然保护地识别和资源利用规划
文献摘要:
植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和决策密切相关,迫切需要识别自然保护地、制定资源利用规划.本文对中国被子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特有物种丰富度、濒危物种丰富度、系统发生多样性和保护指数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按照保护指数从高到低的顺序选取累计面积达到陆域国土面积18%的县级行政区作为保护优先区.同时,对13类资源植物丰富度及资源指数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按照资源指数从高到低的顺序选取累计面积达到陆域国土面积18%的县级行政区作为资源植物片区,并将累计面积达到陆域国土面积5%的县级行政区作为资源植物片区的核心区.结果表明:保护指数与物种丰富度的空间格局较为一致,主要集中在北纬21°~35°的西南、华南和东南的大部分区域(包括西藏南部,云南北部和南部,云南、贵州和广西毗邻处,四川周边山区,重庆和湖北毗邻处,广西、湖南和贵州毗邻处等).基于保护指数筛选到34个保护优先区,这些保护优先区的被子植物、特有植物、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别占中国相应类型被子植物总种数的80.5%、80.3%、70.6%和71.8%.基于资源指数筛选到20个资源植物片区,这些资源植物片区的被子植物、特有植物、濒危植物、资源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别占中国相应类型被子植物总种数的82.7%、77.2%、74.9%、87.0%和72.9%,核心区的被子植物、特有植物、濒危植物、资源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别占中国相应类型被子植物总种数的60.6%、60.6%、58.0%、76.3%和57.8%.研究结果显示:筛选的保护优先区与资源植物片区大致重叠,说明筛选出的保护优先区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中国的植物多样性和物种资源.
文献关键词:
植物大数据;自然保护地;资源利用;保护指数;资源指数
作者姓名:
赵莉娜;鲁丽敏;单章建;叶建飞;刘冰;赖阳均;陈之端;路安民
作者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3;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北京100093
引用格式:
[1]赵莉娜;鲁丽敏;单章建;叶建飞;刘冰;赖阳均;陈之端;路安民-.基于植物大数据的自然保护地识别和资源利用规划)[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04):1-10
A类:
植物大数据
B类:
自然保护地,利用规划,植物多样性,多样性保护,被子植物,物种丰富度,特有物种,濒危物种,系统发生多样性,保护指数,空间格局,陆域,国土面积,县级行政区,保护优先区,资源植物,资源指数,片区,核心区,北纬,华南,南和,藏南,南北部,毗邻,特有植物,濒危植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相,物种资源
AB值:
0.1758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