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曲艺文化符号的成因厘清与价值诠释
文献摘要:
具有两千多年传播史的中华曲艺艺术,从生发之日起就将艺术焦点汇聚在生机无限的现实生活中,汲取民生主题,抓取舆论信息,将民心所想艺术化地融合在丰富多样的曲艺形式里.相应地,符合时代脉动的内容也使曲艺得到受众簇拥,每次春晚过后,都有一批曲艺节目台词长久地流行,成为具有年度特征的文化符号,在阡陌巷里不分老幼地口耳相传.如:"领导,冒号!""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没有普天下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吃啥?没有普通人的劳动,穿啥?吃穿都没了,你还臭美啥?""大锤80,小锤40"等曲艺精品佳作金句不胜枚举.曲艺为何能作为时代的文化符号促使受众自发进行裂变式传播呢?究其缘由,其成因和价值都值得在学理层面进行厘清与剖析.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崔晓
作者机构:
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崔晓-.曲艺文化符号的成因厘清与价值诠释)[J].曲艺,2022(04):6-11
A类:
普天下
B类:
曲艺,艺文,文化符号,价值诠释,两千多年,传播史,之日起,现实生活,抓取,舆论信息,民心,心所,所想,艺术化,代脉,脉动,簇拥,春晚,过后,节目,台词,词长,阡陌,巷里,不分,老幼,口耳相传,冒号,宫廷,玉液,一百八,八一,一杯,辛勤劳动,普通人,没了,臭美,大锤,精品佳作,金句,不胜枚举,裂变式传播,缘由
AB值:
0.54350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