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马克思论道德的阶级性和全人类性——兼论对西方普世道德观的批判性分析
文献摘要:
从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来说,道德既具有阶级性,也具有全人类性,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但是道德的全人类性并不等于道德的抽象性,也不等于道德教条的永恒性.在阶级社会中,道德的全人类性不是独立于阶级性之外的抽象道德,而是与阶级性密不可分、贯穿于物质生活实践始终的现实道德.道德的全人类性指的是道德所体现出的全人类的利益诉求,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彻底实现.在当今世界,西方国家宣扬的普世道德观实际上是将道德的全人类性抽象为脱离阶级性的纯粹理念,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意识形态动机,并服务于西方国家的全球战略;在正确认识西方普世道德观所包含的全人类性的同时,更要深刻认识其隐藏的阶级性本质.
文献关键词:
马克思;道德;阶级性;全人类性;西方道德观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徐瑾;张雨晨
作者机构:
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徐瑾;张雨晨-.马克思论道德的阶级性和全人类性——兼论对西方普世道德观的批判性分析)[J].决策与信息,2022(08):25-35
A类:
西方道德观
B类:
论道,阶级性,全人类性,世道,批判性分析,马克思主义道德,道德理论,对立统一,并不等于,抽象性,德教,教条,永恒性,物质生活,生活实践,利益诉求,根本利益,共产主义社会,西方国家,宣扬,纯粹,全球战略,深刻认识,性本
AB值:
0.22078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