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儒家仁孝观及其法律意义
文献摘要:
《论语·学而》载:"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把儒家思想的仁和孝的本源及辩证关系关联起来,将儒家思想以仁孝为轴心、君子为载体的内外品行呈之于世.儒家以仁为本、孝以辅,融"人治"之理想载体——"君子"于社会治理体系之中,施养、教、治三位一体之"仁治",变殷儒之柔顺为孔儒之宏毅,以救周道之颓、宗法之衰.儒家思想的仁孝观有其产生的特定社会背景,在"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王室衰而诸侯兴的晚周时期,儒家的仁孝观对于中国传统法律中情、理、法的有机协调互补,"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秩序复构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和政治法律观具有铺垫之作用.
文献关键词:
儒家思想;仁;孝悌;法律意义
作者姓名:
蔡薇
作者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院,北京 100088;海南大学 法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蔡薇-.儒家仁孝观及其法律意义)[J].社会科学家,2022(02):143-153
A类:
B类:
仁孝,法律意义,论语,孝弟,儒家思想,仁和,本源,辩证关系,轴心,君子,品行,之于,人治,想载,社会治理体系,柔顺,宗法,社会背景,礼乐,征伐,诸侯,王室,中国传统法律,中情,有机协调,德主刑辅,明德慎罚,修身,齐家,平天下,治法,铺垫,孝悌
AB值:
0.54770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