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不同栽植模式对河岸带治理效果的影响
文献摘要:
通过应用胸径10~20 cm的柳树作为护岸树种,对沿着河流方向、垂直河流方向和品状聚集3种栽植模式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品状聚集模式中顶尖朝向对成活率和防护率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品状聚集模式的成活率和有效防护率为最大,其中有效防护率显著高于其它2种栽植模式;品状聚集模式平均淤积深度和冲淤量显著高于其它2种栽植模式;品状聚集模式中,顶尖朝向上游栽植模式成活率、平均淤积深度和冲淤量均显著高于其它2种模式.综上所述,"品状聚集和顶尖朝向上游来水方向"的栽植新模式为河岸带治理最佳模式,其有效防护率和平均淤积深度最大,分别是93%和0.54 m.
文献关键词:
河岸带治理;栽植模式;品状聚集模式;治理效果
作者姓名:
刘丽娜
作者机构:
辽宁省旱地农林研究所,辽宁朝阳 122000
引用格式:
[1]刘丽娜-.不同栽植模式对河岸带治理效果的影响)[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22(04):4-7
A类:
品状聚集模式
B类:
栽植模式,河岸带治理,治理效果,胸径,柳树,护岸,树种,顶尖,朝向,成活率,淤积深度,冲淤量,综上所述,游来
AB值:
0.18251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