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日外观设计保护制度比较——以图形用户界面的外观设计保护为中心
文献摘要:
我国对图形用户界面的保护是借由专利审查指南而确立的.此种方式确有其灵活的一面,但由于图形用户界面的保护事关外观设计制度整体之理念与构成,仅通过下位规范予以调整在保护客体、保护范围、实施行为等方面缺乏明确性与可预期性,并不利于相关主体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创新活动.与此相对照,在日本法上,尽管对图像设计的保护最初亦是通过审查指南而实现的,但伴随《日本外观设计法》的修改和完善,对图像设计的保护上升到专门法,并逐渐形成了与产品设计并驾齐驱的规范体系.鉴于此,在我国外观设计专门法的制定中,应重新思考图形用户界面在外观设计制度中的地位,并有必要在保护客体上丰富"人机交互"概念的内涵,采取"操作图像"与"显示图像"二分;在保护范围上发挥"图像的用途"的限定作用,并不断明确其记载的内容和详尽的程度;在实施行为上考虑将终端用户在设备上安装包含图像的软件行为界定为"制造"行为,并在此基础上追究软件提供者的帮助侵权责任;同时在宏观上应思考脱离有形产品而对功能限制下的图像提供保护,以满足虚拟环境下的创新需求.
文献关键词:
图形用户界面;人机交互;操作图像;显示图像;显示界面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鹏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鹏-.中日外观设计保护制度比较——以图形用户界面的外观设计保护为中心)[J].知识产权,2022(03):50-74
A类:
B类:
外观设计,保护制度,制度比较,以图,图形用户界面,专利审查指南,确有,关外,下位,整在,保护范围,明确性,预期性,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活动,日本法,图像设计,通过审查,专门法,产品设计,并驾齐驱,规范体系,新思考,人机交互,操作图像,显示图像,围上,详尽,终端用户,安装包,追究,提供者,帮助侵权,侵权责任,虚拟环境,创新需求,显示界面
AB值:
0.37120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