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五胡政权对儒家文化的认知与接受——以后燕君臣关于儒圣和忠德的讨论为例
文献摘要:
五胡十六国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大迁徙、大碰撞、大融合时期.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民族融合大潮中,文化的融合是其中主要内容.少数民族统治者在接受儒家文化过程中,有一个认知和接受的过程.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有时候也会出现质疑和反思.在慕容氏建立的后燕政权中,就出现过后燕主慕容盛与臣下讨论周公和伊尹等儒家圣人是否忠圣的问题.这一讨论不仅具有现实的政治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文化融合的缩影,体现了文化接受学的规律和特点,反映了少数民族政权对以儒家为主的汉文化的接受是全方位的,不仅局限在器物层面,更包括思想层面和制度层面.通过对慕容盛君臣讨论儒圣和忠德的个案分析,能更明晰地看出伦理认同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过程中所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献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五胡十六国;文化融合;儒家伦理;伦理认同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桑东辉
作者机构:
黑龙江大学 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桑东辉-.五胡政权对儒家文化的认知与接受——以后燕君臣关于儒圣和忠德的讨论为例)[J].河南社会科学,2022(02):90-97
A类:
过后燕,后燕主,慕容盛
B类:
儒家文化,君臣,忠德,五胡十六国,中华民族历史,迁徙,大融合,这场,波澜壮阔,民族融合,大潮,统治者,一帆风顺,一蹴而就,有时候,慕容氏,周公,伊尹,圣人,政治意义,文化意义,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融合,缩影,文化接受,汉文化,器物,制度层面,个案分析,伦理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过程,儒家伦理
AB值:
0.30605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