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如何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兼论抽象解释的不可能性和专门立法的不必要性
文献摘要:
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安排,关键在于厘清宪法解释的存在形式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解释宪法职权的方式.持宪法解释可以是规范性文件呈现的抽象解释的主张,存在逻辑困境和现实难题.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实施宪法时拥有一个丰富的工具箱,包括严格立法和宪法解释、建造、修改以及重新制定宪法,没有理由发布抽象解释.具有辅助功能的预防性抽象解释也无法独立存在.在合宪性审查过程中的宪法解释是附随于审查过程的隐性具体解释,不宜采取抽象解释形式.没有单独存在的抽象解释,也就没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的"宪法解释程序法".从根本上看,这是因为我国并非分权体制宪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同时掌握实施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两者皆有宪法解释的空间.解释宪法隐含在立法和事前、事后的合宪性审查过程之中.目前的任务是建设合宪性审查程序机制,使之内涵解释宪法的动因和空间,发挥超出个案的影响力.
文献关键词:
宪法解释;宪法建造;合宪性审查;宪法程序法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少文
作者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 政法教研部,北京 10009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少文-.如何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兼论抽象解释的不可能性和专门立法的不必要性)[J].学术界,2022(05):72-82
A类:
宪法建造,宪法程序法
B类:
宪法解释,解释程序,程序机制,抽象解释,不可能性,专门立法,不必要,习近平法治思想,下推,全面依法治国,具体安排,存在形式,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以是,规范性文件,逻辑困境,现实难题,工具箱,改以,重新制定,辅助功能,合宪性审查,查过,附随,非分,分权,制宪,会同,宪法实施,事前,审查程序
AB值:
0.25338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