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家庭背景、班级情境与青少年的跨群体交往
文献摘要:
通过分析"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本文考察了家庭背景和班级情境对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跨群体交往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流动儿童的跨群体交往具有积极作用,但本地儿童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跨群体朋友数量反而越少.总体而言,班级异质性与学生的跨群体朋友数量之间呈倒"U"型关系,但随着班级异质性的上升,流动儿童的跨群体朋友数量呈下降趋势,本地儿童则正好相反.所属群体跨群体社会交往越多,学生拥有的跨群体朋友数量越多,并且这种积极作用对本地儿童的影响更大.而外部群体的封闭性越强,学生跨群体朋友数量就越少,并且这种消极作用对流动儿童更强.最后还发现,上述班级情境影响效应的群体性差异主要存在于本地儿童数量占优势的班级.
文献关键词:
家庭背景;班级情境;流动儿童;本地儿童;跨群体交往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帆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帆-.家庭背景、班级情境与青少年的跨群体交往)[J].社会,2022(01):180-211
A类:
班级情境,跨群体交往
B类:
家庭背景,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流动儿童,本地儿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少,总体而言,正好,社会交往,而外,封闭性,就越,情境影响,影响效应,群体性差异,占优势
AB值:
0.178706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