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河北邯郸晋语入声的过渡性特征
文献摘要:
河北邯郸晋语分布在邯郸中西部16个市(县、区),中古入声字今多读为喉塞尾[?]韵,只有一个入声调,调值短促.入声字根据今读的韵母情况有两组型、一组型两类.入声字的读音会因在字组中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一些入声字在字组前字位置时,主元音央化;单念或在字组后字位置时,喉塞尾[?]易弱化或脱落.古入声字今读的地理分布和新老差异反映了古入声字的演变趋势:两组型合并为一组型、入声舒化.入声舒化先从单字和字组后字开始,全浊入舒化最快,主要归阳平;继而是次浊入,多归去声;清入舒化最慢,多数方言归向还不太明确,靠近官话的方言多归阴平.这些都体现了邯郸晋语入声的过渡性和正处在变化中的特点.
文献关键词:
晋语;邯郸方言;入声;读音类型;过渡性
作者姓名:
赵晓阳;沈明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 语言研究所,北京 10073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赵晓阳;沈明-.河北邯郸晋语入声的过渡性特征)[J].语文研究,2022(03):7-16
A类:
B类:
河北邯郸,晋语,过渡性,中古,古入声,入声字,多读,声调,调值,短促,字根,韵母,字组,字位,主元,元音,地理分布,演变趋势,单字,阳平,归去,最慢,归向,官话,阴平,邯郸方言,读音类型
AB值:
0.37128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