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网络结构及经济效应研究
文献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5-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网络结构及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发现: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呈现以香港、广州、深圳为中心的圈层结构空间网络分布特征,港深穗的"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省会"组合是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联系的核心力量;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结构网络联系对各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检验发现,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联系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强化作用,而人力资本由于劳动力要素流动限制和分布不均衡导致相应的调节作用尚不明显.相比金融业,交通运输业的空间网络联系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建议构建合理的生产性服务业布局,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的空间网络结构,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分工合作与联动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献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网络结构;经济增长;社会网络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毛艳华;信超辉;卓乘风
作者机构: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毛艳华;信超辉;卓乘风-.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网络结构及经济效应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22(04):26-37
A类:
B类:
粤港澳大湾区,周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网络结构,经济效应,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现代服务业,社会网络分析法,经济增长效应,圈层结构,结构空间,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省会,群生,空间联系,核心力量,网络联系,城市经济增长,内生性问题,信息化水平,强化作用,劳动力要素,要素流动,比金,金融业,交通运输业,区域经济增长,服务业布局,分工合作,联动发展,湾区经济
AB值:
0.220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