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太和县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对策
文献摘要:
一、概况
太和县地处安徽省西北部,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地区,接近北亚热带气候,自然湿地面积较小,降雨量偏少,加之境内缺乏大中型水利调蓄工程,河道、湖泊、大中沟蓄水能力差,地表水可利用资源量较为短缺,水生态环境基础相对薄弱.
二、水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太和县现状部分河流水域由于污染和人类活动影响,水生生物多样性降低,种群结构发生变化,天然野生鱼类种类减少,动植物资源趋于单调.太和县水域生态系统退化因素较多,除自然因素外,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保护、关注工程手段而忽视自然修复等人类发展过程中长期漠视生态环境是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水质污染仍然存在
近年来,太和县积极发展经济,但随之而来的水质污染现象时有发生,为此政府部门围绕水环境开展了一系列治理工程,如入河排污口整治、"一河一策"方案实施、"清四乱"等,通过工程的实施,水质有所好转,但仍有部分河道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水系连通的不畅,现状水质污染状况尚未彻底解决,同时黑茨河、颍河、万福沟等河流受上游过境来水影响,水质稳定性较差.此外,太和县城区由于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旧城区雨污合流、新建项目之间衔接不畅、雨污水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进一步加重了城区河道水体污染.总体上,太和境内河流水系仍面临水质污染,水体自修复能力降低,水生态系统退化问题.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杨治中;汪磊
作者机构:
安徽省太和县河道管理中心 236600;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 233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治中;汪磊-.太和县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对策)[J].治淮,2022(01):12-14
A类:
B类:
太和县,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修复对策,西北部,温带,半湿润,湿润气候,北亚热带,热带气候,自然湿地,降雨量,偏少,大中型,调蓄工程,湖泊,蓄水,水能,地表水,资源量,水生态环境,水生态系统,据调查,河流水,水域,人类活动影响,水生生物,种群结构,鱼类,动植物资源,生态系统退化,自然因素,自然修复,人类发展,漠视,水质污染,积极发展,发展经济,随之而来,时有发生,治理工程,入河排污口,排污口整治,一河一策,方案实施,清四乱,历史遗留问题,水系连通,污染状况,彻底解决,颍河,万福,过境,水影,县城,污水处理,处理能力,旧城区,雨污合流,新建项目,雨污水,污水管,水管理,城区河道,河道水体,水体污染,内河,临水,自修复能力
AB值:
0.41172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