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从"汉宫乞巧"到"耕织垂范"——清代宫廷绘画对七夕图式的延续与重建
文献摘要:
七夕节令画现存最早为五代、北宋时期的《乞巧图》,至明代仇英款《汉宫乞巧图》形成母本,一般有女性、高楼、宫苑、穿针、曝衣、磨喝乐等固定的图像元素组成.这种图式在清代得到延续也发生了变化.在姚文瀚《七夕图》中,除投针乞巧外,更表现了天作婚姻、男耕女织、祈求丰收的耕织典范,以及莲(连)生贵子、君子六艺等表演性质的情节,而图中的崇楼形象和人物动作应受到了宫廷承应戏的视觉启发.《七夕图》用清代的道德教化标准、宫廷礼仪对节令习俗进行了重塑.
文献关键词:
七夕图式;清代宫廷绘画;姚文瀚《七夕图》;承应戏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付阳华;潘莹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艺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付阳华;潘莹-.从"汉宫乞巧"到"耕织垂范"——清代宫廷绘画对七夕图式的延续与重建)[J].美术观察,2022(06):39-46
A类:
七夕图式,曝衣,生贵子
B类:
汉宫,乞巧,耕织,垂范,清代宫廷绘画,七夕节,节令,五代,北宋,仇英,母本,高楼,宫苑,穿针,元素组成,男耕女织,祈求,丰收,君子,六艺,表演性,应受,承应戏,道德教化,礼仪,习俗
AB值:
0.34582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