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中国疏浚的变迁与发展(1949-2000年)
文献摘要:
中国疏浚体系的确立与成就
(1949-1978 年)
尽管我国水运资源丰富,拥有许多优良的天然港湾和航道,但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政局动荡,疏浚机构也较为分散,疏浚体系并未得以建立.沿海较大港口的航道均为天然水深航道,未经开发;内河浅水航道多用人工挖砂艇等传统工艺进行疏浚.仅天津和上海等地出现了现代疏浚.1949年底,我国建成海港和河港各20处左右,港口吞吐量仅为469万吨,布局杂乱,设施简陋,多数没有装卸机械.仅有的现代化港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港口分布区域失衡明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面对不同的疏浚资源禀赋和工业化发展程度,疏浚业有目标、有侧重地稳步发展.
文献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熊金武;陈碧舟;龙登高
作者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上海大海;清华大学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熊金武;陈碧舟;龙登高-.中国疏浚的变迁与发展(1949-2000年))[J].金融博览,2022(09):24-26
A类:
疏浚机
B类:
水运,天然港,港湾,政局,动荡,大港,天然水,水深,内河,浅水航道,传统工艺,海港,河港,港口吞吐量,万吨,布局杂乱,简陋,装卸机械,东部沿海,分布区域,资源禀赋,发展程度,重地,稳步发展
AB值:
0.37979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