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五四"前后学人的佛教观与文化自信问题
文献摘要:
"中国近代佛学复兴"这一文化思潮肇始于晚清,但到了"五四"前后,中国主流学人的佛教观发生了微妙变化.这一方面是由于20世纪20年代初兴起的"反宗教"之文化思潮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佛教唯识学重镇支那内学院以印度佛教基要主义为标榜,并有意无意地贬低了中国之固有文化思想.自此以后,无论是学界的文化本位主义者还是其他诸学派学人,都普遍倾向于反思唯识学的文化贡献,而对"中国化佛教"禅宗等学说颇加肯认,以维系对本国固有思想的文化自信.因此,站在"佛教本位"立场将这些学人简单划分为对佛教的"肯定派"和"否定派"并不足以反映时人对待佛教态度的复杂性.若以更为客观的历史主义视角,这些"肯定"中亦有扬弃的部分,"否定"中也未必没有对佛教某些具体内容的认可.
文献关键词:
"五四";佛教;文化自信;文化本位主义;基要主义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姚彬彬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姚彬彬-."五四"前后学人的佛教观与文化自信问题)[J].文化软实力研究,2022(05):48-60
A类:
文化本位主义
B类:
五四,后学,中国近代,佛学,一文,文化思潮,肇始,晚清,微妙,反宗教,唯识学,重镇,支那,内学,印度佛教,基要主义,标榜,有意无意,贬低,固有文化,文化思想,自此以后,主义者,学派,文化贡献,禅宗,教本,时人,若以,历史主义,扬弃,未必,具体内容
AB值:
0.3993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