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构建的历史逻辑
文献摘要:
长江不仅仅是壮阔的自然地理景观,更是支撑着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文化象征.自进入"世界之中国"时代,作为民族栖居地的长江成为了承载着中华民族过去—现在—未来的超级文化母体,奠定了长江作为中华民族典型象征的历史文化基础.上古时期的长江依靠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为中华民族的先民提供了栖息之所,并孕育了对东亚文化圈具有强影响力的稻作文明;中古时期的长江与黄河一起哺育了中国南方稻作文化和北方麦作文化两大亚文化圏,与黄河文明一起带领中华文化领先于世界,形成了以文化认同为基础的国家建构;进入近代社会之后,长江流域作为最早迎受"欧风美雨"的核心区,继续引领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型,成为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创新的前进基地.2022年,国家正式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就是将长江流域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及族群记忆、国家记忆以文化公园为载体进行保护、传承与内化,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典型代表与中华民族的典型象征,最终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
文献关键词:
长江文化;稻作文明;国家文化公园;文化符号;文化记忆
作者姓名:
傅才武;程玉梅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 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 湖北武汉43007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傅才武;程玉梅-.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构建的历史逻辑)[J].文化软实力研究,2022(02):41-53
A类:
B类: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历史逻辑,壮阔,自然地理,地理景观,中华民族精神,精神家园,文化象征,世界之中国,栖居,母体,文化基础,上古时期,自然条件,先民,栖息,东亚文化圈,强影响,稻作文明,中古时期,哺育,中国南方,稻作文化,黄河文明,领先于,国家建构,近代社会,长江流域,欧风美雨,核心区,中华传统文化,近代转型,中华民族文化,文化创新,公园建设,文化基因,族群记忆,国家记忆,文化自觉,长江文化,文化符号,文化记忆
AB值:
0.3787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