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胡塞尔与舒茨——社会现象学的问题与可能
文献摘要:
舒茨是将胡塞尔意识现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应用在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思想家.相对于胡塞尔超越论的构造现象学,舒茨创立了一门自然观点的构造现象学.他将布伦塔诺和胡塞尔意义上的意向性与韦伯意义上的及当代英美分析哲学讨论的意向性结合起来,指出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其"赋予意义"的特性.原则上,"有意向"与"有意图"都是带有某种主观指向的"有意义",都意味着在意识构造或社会行动过程中完成的意义原创、意义给予、意义积淀、意义传递以及由此形成的意义库.意识构造和社会行动过程意味着文化意义、社会意义、历史意义等的原创与积淀的过程.在知识储存的意义上如今已经可以谈论文化知识学、社会知识学、历史知识学等,它们构成今天的各种类型的虚拟世界的基础.
文献关键词:
社会世界;意义;意向性;构造的现象学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倪梁康
作者机构:
杭州310058 浙江大学哲学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倪梁康-.胡塞尔与舒茨——社会现象学的问题与可能)[J].现代哲学,2022(04):73-81
A类:
构造的现象学
B类:
胡塞尔,舒茨,社会现象,社会学理论,重要思想,思想家,超越论,自然观,布伦塔诺,意向性,韦伯,英美,美分,分析哲学,共同之处,原则上,社会行动,行动过程,义原,文化意义,社会意义,历史意义,知识储存,谈论,文化知识,知识学,社会知识,历史知识,各种类型,虚拟世界,社会世界
AB值:
0.40609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